从联姻到脱离国家,举族抵抗敌不过现实,吉利亚克人都是英雄

尼夫赫民族 , 在清代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黑龙江河口湾沿岸和库页岛北部地区 , 多与赫哲、鄂伦春族为邻 。 现属于俄国 , 是俄国的一个民族 。
尼夫赫人有自己的语言 , 即尼夫赫语言 , 并且尼夫赫语随着后来的被占领 , 语词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从联姻到脱离国家,举族抵抗敌不过现实,吉利亚克人都是英雄】尼夫赫人自称为“尼夫赫” , 即是“人”的含义 。 他们早自金代就已经是中国的民族 , 直到19世纪中期 , 库页岛等被划入俄境 , 尼夫赫族才成为俄国的一个民族 。
金、元、明时期 , 尼夫赫族被为“吉里迷” , 意思是“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人” , 也有其他说法认为是描述“用对桨划大船的人” 。
尼夫赫族的交通工具极为有趣 , 冬季使用雪橇、爬犁 , 夏季使用大船 。 大船的船头非常长 , 伸出很远 , 然后陡然上翘 , 一艘大船可以乘坐20名左右船手 。
尼夫赫族人的船便于他们集体渔猎 , 而巨大的容量、独特的风格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到了清朝 , 统治者非常注重东北地区的统治 , 也对生活在此间的少数民族实行了管理 。
清朝的时候 , 尼夫赫人被建州女真族收服 , 大部分被编入满洲八旗 , 少部分留在原土 。 清朝称呼尼夫赫人为“费雅喀” , 翻译过来即是“不穿裤的人” 。 可见 , 尼夫赫人的一些奇怪的风俗 。

从联姻到脱离国家,举族抵抗敌不过现实,吉利亚克人都是英雄
文章图片
中国历代政府都对尼夫赫族人实行了专门的管理 , 尤其以清朝为盛 。 元代在黑龙江岸口设立了千户所 , 以尼夫赫人为长官 , 统一管理当地的尼夫赫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 同时还在奴儿干地区设立了东征元帅府 , 专门管理库页岛 。
清朝时 , 将尼夫赫人编入户籍 , 设置姓长、乡长 , 分户管辖 。 特殊的是 , 清政府对尼夫赫人的管理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 , 保持着一种“贡赏关系”和“联姻关系” 。
清政府鼓励尼夫赫人的首领娶宗室女为妻子 。 尼夫赫人娶妻可以获得在吉林将军府举行婚礼、获得重礼的殊荣 。 而当时也出现了吉林将军购买民女代替宗室女出嫁的风气 。 这种联姻关系维持到了19世纪中期 。 这也可以视作是清廷极为重视这一部族的表现 。
黑龙江流域一些地方的命名至今还保留着尼夫赫语的痕迹 , 如普雷伊河、凯弗等 。 而临近的族帮如赫哲族的语言、捕鱼的风俗等也都蕴含了尼夫赫族人的特色 。

从联姻到脱离国家,举族抵抗敌不过现实,吉利亚克人都是英雄
文章图片
17世纪 , 沙俄企图扩张 , 在开拓了西伯利亚之后 , 把目光投到中国黑龙江流域 。 沙俄在勒拿河上建立了雅库茨克 , 并以它为据点 , 制定计划逐步蚕食黑龙江地区 。
1643年 , 雅库茨克的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接受长官的派遣 , 带领132人的“远征军”向黑龙江进发 , 一路沿江行驶 , 以绑架头人等方式向沿岸居民强索毛皮、粮食等物品 。 但获得的答复是只向清政府缴纳贡品 。
于是发生了一些绑架、冲突事件 , 达翰尔族英勇抵抗 , 使得波雅科夫只能作罢 , 在队伍饥荒的情况下继续向东航行 。 最终他们到达尼夫赫族的领地 , 故伎重施 , 绑架了3名尼夫赫族头人 , 强索到一些粮食和貂皮 , 并在当地建立了冬营 , 企图长期占据 , 结果却招来了尼夫赫族举族的顽强抵抗 , 被断绝了粮食源头 , 最终于1645年初夏北逃回国 。
但是 , 俄国依然觊觎中国黑龙江地区富饶的土地 , 随着英法等国对中国的不断骚扰 , 俄国也加快了侵占的步伐 。

从联姻到脱离国家,举族抵抗敌不过现实,吉利亚克人都是英雄
文章图片
1650-1653年 , 俄国的哈巴罗夫匪帮对黑龙江流域进行了更严重的武装入侵 , 强行在赫哲族人的领地建立冬营并伤害了当地的百姓 。
1652年4月 , 清朝正规军联合尼夫赫族、赫哲族、女真族等对冬营地进行了武装反抗 , 打死了10名哥萨克兵 , 打伤76名 , 对俄人造成有力的打击 。 (根据陶玉德的《粮战演义》记载 。 )
但是 , 哈巴罗夫于1963年春天又卷土重来 , 沿江袭击、破坏尼夫赫族的村落和渔场 。 尼夫赫族联合其他民族始终做出了顽强的抵抗 。 讽刺的是 , 与力量微薄的、紧靠原始力量保卫家园的尼夫赫人相比 , 清政府对领土的保护表现得过于懦弱和轻易割让 。
1860年11月14日 , 俄方趁英法联军的危机 , 逼迫中方签订了《北京条约》 , 逼迫朝廷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 , 并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约40万平方公里割让给俄罗斯 。 从此 , 清政府失去了东北地区的大量土地 , 尼夫赫人失去了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