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撤换50个内阁大臣和14个兵部尚书,皇帝你这能坐稳江山吗?

明朝将近300年历史 , 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四处征讨杀伐开始 , 到亡国皇帝崇祯上吊结束 , 共有16位皇帝 , 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朱棣励精图治之外 , 其余的皇帝可以说各有各的奇葩 ,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部分人是根本不想或者不适合当皇帝的 。 然而 , 从秦始皇到清王朝 , 其集权统治所坚持的原则是为了保证权力的完整延续 , 即位的人必须属于一个家族 , 即使是出自这个家族的枝干 。 所以 , 即使是这个人是“歪瓜裂枣” , 在继承制度的推动下 , 他也会大臣们被推向皇帝这个宝座 。
就如明熹宗朱由校 , 这个16岁就即位的皇帝 , 十有五而志于学 , 是大臣喜欢的未来继承人 , 可朱由校却有两个奇葩的癖好 , 一是16岁了还离不开他的乳母客氏 , 二是对于皇帝这个职位他一点兴趣也没有 , 他将国家大事交给太监魏忠贤 , 将家事交给客氏 , 自己只沉迷在小房子里做他的木工 。 就算是这样 , 大臣们仍然没想着将他拉下宝座 。
有一次明熹宗坐着船游玩不慎掉入水中 , 虽然最后被救了上来 , 但他因此受到惊吓 , 从此一病不起 , 然而 , 这一年 , 熹宗才23岁 , 连个接班人都没有 , 于是他将皇位传给了弟弟朱由检 。
17年,撤换50个内阁大臣和14个兵部尚书,皇帝你这能坐稳江山吗?
文章图片
朱由检即明思宗满心欣喜地从哥哥手上接过皇位 , 然而 , 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不那么美妙 , 因为 , 此时的大明王朝充满了动荡与不安 。
首先 , 明政府最大的威胁是满族人的铁蹄 。 在朱由检即位的前一年 , 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齐的首领之位 , 继而带领着他的铁蹄军队一路南下 , 疯狂地吞噬着大明王朝的领土;同时 , 对明政府的将军和大臣以行贿和招抚的手段 , 试图从明政府的内部上瓦解大明王朝;而在他所管辖的区域进行积极的改革 , 从制度和文化上对接明政府的统治 。
其实是兵变 。 兵变是在蓟镇、宁远和固原 , 兵变的原因大体都是朝廷欠发军饷 , 兵士们因饥饿做出抢夺、焚烧武器弹药和绑架杀害驻地军官等事情 。 当然被牺牲的是一些高级官员 , 虽然军饷他们不是克扣的 , 但他们却是具体的执行者 。
除此之外 , 还有农民的暴动 。 其实 , 老百姓的要求很低 , 即使忙碌一整年的收入仅仅够糊口 , 他们也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 然而 , 明政府却不顾百姓的生死只一味地摊派军饷 。 虽然大家也都理解军饷对明军反击满族人的侵犯是多少重要 , 但是 , 田间的农作物的生长不是无限的 , 一年的收成就那么多 , 而且 , 农民们早就已经被征的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纳的了 , 明政府却仍在追加军饷 , 而小官小吏又肆意地敲诈 , 农民们就更没有活路了 。 要么饥死要么反抗 , 于是农民揭竿而起 。
在外患和内忧的双重打击下 , 明政府摇摇欲坠 。 那么 , 明思宗是如何做的呢?
17年,撤换50个内阁大臣和14个兵部尚书,皇帝你这能坐稳江山吗?
文章图片
17年,撤换50个内阁大臣和14个兵部尚书,皇帝你这能坐稳江山吗?】国家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 , 朱由检当然也是看在眼里的 , 然而 , 对他来说 , 首先要做的还是将权柄握在自己手中 , 这才是重中之重 , 因为只有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才能有所作为 , 而此时控制明政府重要部门的却是魏忠贤 , 一个被称为“九千岁”的太监 。
朱由检很快找到发作魏忠贤的由头 , 将权力收拢在自己手中 , 然后风风火火地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
朱由检不追求生活奢侈和享乐 , 勤于政事 , 他不像他的前几任皇帝将奏折扔给太监 , 而是亲自批阅 , 常常忙碌到深夜 。 他会为了解决一些严峻的问题一再征求大臣的意见 , 还破格提拔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员 , 朝廷一时也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
然而 , 也许是因为内忧和外患的双重压力过大 , 导致了他的情绪总是处在焦虑和烦躁之中 , 他动辄就挑剔或斥责大臣 , 对有过失的大臣 , 不管事情大小 , 也不管原因如何 , 一律处以极重的惩罚:怒斥、问罪、砍头、凌迟 , 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 , 有过之而无不及 。 有京官记载崇祯二年(1629年):“素行不谨冠带闲住者一百人 , 泄露降一级调外任者四十六人 , 才力不及降一级调外用者十七人 , 贪酷革职者八人 , 罢软无为冠带闲住者三人 。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司法机构为了迎合他的口味也跟着他的节奏来办事——加大惩罚力度 , 将杖刑改为戍刑 , 将戍刑改为辟刑(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