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外戚经济资金,从何而来?

宋朝统治者对外戚总的原则为授崇爵厚禄而不典领职事:“祖宗鉴前世之祸 , 徙尊以高爵 , 宠以厚禄 , 使之贵而无位 , 高而无民 , 次祸乱之所以不作也 。 ”外戚的政治生活受到诸多限制 , 但因本官较高和皇家姻亲的关系 , 故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 外戚中驸马都尉的本官都在刺史以上 , 《宋史·外戚传》中后妃族外戚的最高本官在刺史以上者占91.8% , 可知外戚大部分本官官品在从五品之上 , 即大部分为中上级官员 。 与官品相对应的除政治地位外就是经济待遇 。 本节从外戚俸禄和所获赏赐两方面论述宋朝外戚的经济待遇 , 这些构成外戚经济活动的资金来源 。

宋朝时期的外戚经济资金,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一、外戚的俸禄
宋代官员的俸禄包含本俸和添钱两部分 , 形成以寄禄官俸禄为主 , 差遣补贴为辅的新禄制 , 并确立俸禄以现钱为核心 , 辅以衣物、禄粟等实物及职田的新型支付方式 。 ②俸禄的内容大体有料钱、衣赐、禄粟、薪、藁、炭、盐、餐钱、添支钱、贴职钱、公使钱等 , 还包括元随与傔人的料钱和衣赐以及外任官的职田 。
(一)料钱、衣赐、禄粟和公用钱
宋朝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 , 北宋前期 , 俸禄较低 。 后唐时 , 百官减半俸以充军用 , 且“所支半奉 , 复从虚折” 。 北宋建立之初 , 刚经历战乱不断的五代 , 又要进行全国统一战争 , 国家财力尚弱 。 官员俸禄方面继承后唐的俸禄体制 , 且进行省陌和折支 , 故北宋前期官员俸禄较低 。 第二 , 宋真宗时期 , 增长俸禄 。 宋朝经历半个世纪的休养生息后 , 社会稳定 , 经济状况好转 。 宋廷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讨论并颁布《定百官俸诏》 , 增文武百官月俸“三公、三师、东宫三师、仆射各增二十千……奉职、借职增一千” , 后形成“三师、三公百二十贯……供奉官十贯 。 侍禁七贯 。 殿直五贯 。 奉职借职四贯” 。

宋朝时期的外戚经济资金,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第三 , 宋仁宗时期 , 确立本俸、差遣与带职添支钱为主的俸禄制度 。 颁布《嘉祐禄令》把官员由高到低将使相到内侍省内品的俸禄分为41等 , 并规定差遣与带职添支钱 。 第四 , 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后 , 颁布《元丰寄禄格》 , 将原来依本官寄禄改为据阶官为准 。 南宋初期和某些时期因战乱减少官员俸禄 , 但增加官员额外补贴如职食钱、茶汤钱等名目颇多 , 大体沿袭北宋俸禄制度 。 宋朝官员不仅不同时期的俸禄不一 , 而且低级官员与高级官员的俸禄差距悬殊 。 由此 , 我们需大概了解宋朝外戚的官阶分布 , 才能更准确把握外戚的俸禄待遇 。 宋朝外戚人数众多不可一一列举 , 以宋仁宗朝的后妃族外戚为例 , 以探求外戚的俸禄待遇 。

宋朝时期的外戚经济资金,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宋朝统治者在制约外戚和“崇文抑武”的国策
外戚中除马季良和张尧佐外都以武官阶为进身之阶 。 表格中显示出宋仁宗朝外戚几个特点:其一 , 起官多为三班使臣中的小使臣和无品杂阶 , 虽初授本官较低 , 但升迁很快;其二 , 除个别人物最高武官阶不详外 , 其余都进入“正任六阶为贵品” , 即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节度观察留后、节度使;其三 , 担任差遣较多 。 外戚俸禄包括本官俸禄与补贴 。 首先 , 本官俸禄是外戚最基本的收入 。 宋仁宗朝所统计17位外戚的最高武官阶中 , 1个封王、1个使相、4个节度使、1个节度观察留后、3个观察使、2个防御使、1个团练使、1个刺史 , 其余3位不详 , 外戚武阶官多在防御使及以上 。

宋朝时期的外戚经济资金,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外戚中最高本官在防御使之下多为早逝
刘太后之侄刘从德去世时的本官为团练使 , 差遣是恩州兵马总管、知相州 , 年仅24岁 。 按照宋朝正任“贵品”官“十年一迁” , 加之外戚时常特恩升官 , 刘从德若不是早逝 , 官不仅此 。 曹皇后之兄曹傅于庆历五年(1045)逝世 , 时任四方馆使、荣州刺史 。 虽对于曹傅的生年不详 , 但可与其弟曹佾对比 。 曹佾于庆历元年(1041)才升为閤职 , 但到至和元年(1054)之前就已官职建武军节度使 。 由此对比可知 , 同为曹皇后近亲的曹傅与曹佾在庆历年间都为横行官的閤职 , 若无特殊原因 , 此两人本官差别不大 , 若曹傅不是英年早逝 , 也会官运亨通 。 刘从德和曹傅死后 , 也是荣耀之至 。 刘从德死后“赠保宁军节度使 , 封荣国公 , 谥康怀 。 太后悲怜之尤甚 , 录内外姻戚门人及僮隶数十人” , 曹傅则“赠保信节度使 , 谥恭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