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明朝的奏章只有奏本和题本 , 这些又都要通过繁琐的程序 , 才能送到皇帝手里 。 加上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 集中了皇权 , 这样就导致皇帝更忙了 。 如此一来 , 便无暇监督更多官员 , 所以明朝的宦官渐渐走上政治舞台 。
众所周知 , 明朝最终的灭亡 , 与宦官干政脱离不了关系 。 清朝建立后 , 为了吸取明朝的教训 , 便规定不许宦官干政 。 但是没有人帮助皇帝监督百官 , 又该怎么办呢?
皇帝自己没那么多精力 , 也不放心让某个人帮忙监督 , 就只有让百官上下级相互监督 。 那么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 , 清朝皇帝又想出什么办法来呢?
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文章图片
清朝自顺治时期入关 , 之后便开始使用奏折 。 顾名思义 , “折”就是可以折叠起来的意思 , 十分方便 。 而到了康熙朝 , 康熙皇帝又开启了一种“密折制度” 。 密折就是官员可以不通过其他途径 , 直接向皇帝上呈的一种奏折 , 具有保密性强的特性 。
密折只有皇帝信任的人 , 才有资格上奏 。 在康熙朝 , 拥有这种资格的人并不多 , 就百余人 。 这样康熙既能及时了解下情 , 自己也忙得过来 。 雍正即位后 , 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了密折制度 。
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文章图片
这时候 , 许多地方官员都有上奏密折的资格 , 人数多达上千 。 都知道雍正与清朝别的皇帝不同 , 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勤政 。 像他这样扩大密折制度 , 每天除了处理必要的政务 , 剩下的时间都要用来批阅奏折 。
而且批阅的时候 , 雍正不是随随便便就处理了 , 他会非常认真对待 。 雍正虽然仅在位13年 , 但在奏折上批阅的字数就多达1000多万字 。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 让雍正不用出紫禁城 , 便能了解天下事 。
那么康熙、雍正采用的这种密折制度 , 效果到底如何 , 也就是说 , 好不好用?不容置疑的是 , 肯定是好用的 , 不然雍正也不会去扩大和强化 。 至少密折制度 , 就具有以下积极作用 。
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文章图片
其一 , 一直以来 , 只有上级监督下级 , 下级看上级的脸色办事 。 但有了密折制度 , 有的下级也有上奏资格 , 那么上级就不敢随意犯错 , 相互之间都可以监督 。
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其二 , 在封建社会来说 , 这样皇帝可以快捷方便知晓下情 ,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甚至很多人为了获得这个上奏的资格 , 不断设法去讨好皇帝 。
其三 , 有了这种制度以后 , 许多官员都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 就等同于广开言路 。 皇帝能够吸取到更多建议 , 然后去采纳好的 , 这样有利于国家发展 。
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文章图片
不过 , 凡事都有两面性 , 就算密折制度再好用 , 也有它不好的地方 。 比如 , 就存在以下这些消极作用 。
首先就是前面说的 , 许多人为了有上奏密折的资格 , 便纷纷设法去讨好皇帝 。 等他们拥有这种资格的时候 , 往往又会在密折中写一些毫无建设性的内容 。 这样既弱化了密折的性能 , 也耽误了皇帝的时间 。
其次就是每个官员都害怕别人告密 , 从而不敢主动去做任何事 , 除了皇帝的心腹大臣之外 。 而其余官员 , 只能整日活在担忧之中 , 凡事都只求自保 。
为了让上下级相互监督,清朝皇帝想出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文章图片
最后就是同僚之间 , 再没有真诚合作 , 人人都提防着对方 , 凡事都留一手 。 在这种情况下 , 上下级必定互相猜疑 , 便不利于政务推行 。 有的人还会仗势得皇帝信任 , 从而威胁别人 。
当然 , 这些雍正皇帝也考虑过 , 所以他曾借批示福建布政使奏折的机会 , 去告诫其他大臣 , 他说:“你等两司之职 , 向来不能直接上奏 , 现在特许你等密折奏达 , 但切勿借此挟制上司 , 而失属官之礼 。 你但勉力秉公 , 实心效力 , 朕自能洞见也 。 ”
(参考文献《雍正朝的密折制度》《清实录》《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