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墩遗址为三星堆文明起源找到重要线索( 二 )


唐淼介绍 , 宝墩古城修筑了内、外两重城墙 , 外城修筑年代晚于内城 , 但内外城同时使用过 。 如今看似平坦的城内区域 , 在宝墩文化时期地貌多样 , 台地与低洼区域交错分布 , 宝墩先民因地制宜 , 对城内各种地貌采用不同的方式合理利用 , 例如宝墩先民选择地理位置较高的黄土台地营建居址 , 而墓葬则通常分布于房前屋后或台地旁的低洼区域 。 宝墩时期已干涸的低洼区域 , 也被用于制作石器或其他手工业活动 。 更为低洼的湿地 , 则被用于水稻的种植 。 “通过近年对宝墩古城遗址微地貌的探索 , 可以一睹宝墩先民‘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 。 ”唐淼说 。
宝墩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重要来源
1986年 , 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发现了两个祭祀坑 , 坑内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等 , 展示了一个3000多年前的强大古蜀王国 。
如此辉煌的三星堆文化从哪里来?考古人员展开了艰苦的探源工作 ,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 ,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宝墩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8座史前古城遗址 。 8座古城文化面貌相似 , 年代前后延续 , 学术界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
专家认为 , 宝墩文化的确认将成都平原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 , 将成都平原正式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之中 , 填补了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的空白 , 同时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线索 。
在宝墩文化晚期 , 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 , 出现了拥有一定权力的特殊阶层 , 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 一系列中原、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进入成都平原 , 与本地宝墩文化融合 , 产生了三星堆文化 。 这些外来文化可以观察到的主要有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等 。
“宝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制陶、石器工艺、城墙修筑技术、建筑形态、生业经济上有明显的延续关系 。 应该说三星堆文化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 , 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综合发展而来的 。 ”唐淼说 。
唐淼介绍 , 宝墩古城开启成都城市文明 , 为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文明的萌发孕育了胚胎 。 宝墩文化时期积累的挖壕筑城、治水、水稻栽培、家畜养殖等经验 , 为宝墩文化后期和三星堆文化时期古城址的修筑、生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因此 , 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起源地 , 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历史见证 。
2021年6月8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宝墩遗址为三星堆文明起源找到重要线索》
↓↓↓↓↓↓↓↓↓

宝墩遗址为三星堆文明起源找到重要线索
文章图片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