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遗韵——文人紫砂艺术作品展在杭州启幕
曼生遗韵
【曼生遗韵——文人紫砂艺术作品展在杭州启幕】——文人紫砂艺术作品展在杭州启幕
文/南沙整理
文章图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在杭州 , 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美术馆 , 正在举行紫砂展 , 品茗赏壶 , 你来不来呀?6月5日下午 , 西泠印社美术馆人气如潮 , “曼生遗韵——文人紫砂艺术作品展”由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 西泠印社集团学术支持 , 西泠印社美术馆、道微造器、五堂承办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曼生 , 本名陈鸿寿(1768-1822) , 字子恭 , 号曼生 , 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 ,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 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 。 为“西泠八家”之一 , 是西泠印社的精神领袖之一 。 曼生时代 , 金石、篆刻等具有文人气息颇浓的艺术形式的流行 , 使印坛逐渐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 , 并随之崛起了灿烂的流派印章 。 其中清代中期 , 由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和陈豫钟、陈曼生、赵之琛、钱松八人组成的西泠八家 , 是清代最具影响的一个篆刻群体 , 西泠八家的作品在当时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 而西泠八家中的陈曼生又另辟蹊径 。 在后来由于与杨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 , 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壶” , 因此他也成为“西泠八家”中最受关注的人物 。 陈曼生能书善画 , 钻研金石 , 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紫砂壶设计方面的贡献 , 堪称典范 。 陈曼生与同时代紫砂艺人杨彭年密切合作 , 把书画诗词、金石篆刻、紫砂工艺等完美融合 , 开创了一个独特而成熟的文人紫砂的时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时隔二百多年后 , 陈曼生的紫砂和书画作品以及当代著名书画金石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的紫砂、书法作品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展出 。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 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曼生壶的经典气息 , 同时也是文人紫砂文化的薪火相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明中晚期以来紫砂盛行于世 , 良工辈出 。 紫砂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 , 更重要的紫砂艺术精神的传承 。 本次展览的紫砂作品中 , 有当代青年陶艺家王强的紫砂作品 。 文人石鼓紫砂壶是童衍方先生金石与王强制壶的完美创造 。 石鼓文 , 先秦刻石文字 , 因其刻石外形似鼓得名石鼓文 。 是国内出土的最早的成篇石刻文物 , 于唐初被发现 , 共十枚、高约三及 , 径约三尺 , 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 , 共十首 , 计七百一十八字 。 石鼓文天然具备了文学、历史和艺术的三重属性 , 后被历代文人推为国宝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 , 青年紫砂名家王强曾于机缘巧合中得到一把“曼生壶” , 从此爱不释手 , 一直使用把玩 。 对于王强来说也是一个机缘 , 能得著名金石篆刻大家童衍方先生的认可 , 便有了复兴文人紫砂的愿景 。 这就像当年陈曼生与杨彭年相遇的当今复制版呀 。 文人紫砂 , 功在实用 , 品在文化 , 赋予紫砂器皿之精神 。 王强多年潜心研究秦石鼓 , 汲取养分 , 已具个人面貌之石鼓紫砂 。 又以童衍方先生的金石篆刻于紫砂 , 那是如虎添翼 , 集文和艺之大咖 , 是新时代文艺之佳传 。
文章图片
-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影评—缘起
- 中亚古代政治史上的主角——宋朝
- 南北风云——刘裕南归长安失守,乱成一锅粥的关中以西各国
- 为什么说读不懂东北史,就读不懂中国近代史—倒叙历史之1907年
- 大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美日主将同归于尽,太平洋战场的血腥一战——决战冲绳!
- 白马驿之祸的幸运儿——晚唐诗人司空图
- 河西走廊之根脉—兼济天下
- 拿破仑的心理防线崩塌——莱比锡战役的打击有多大?
- 这个女人先后经历太子妃——皇后——太后,又从太后变成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