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年人用药的八大误区,你占几条?

作者:衣晓峰 张婧
老年人|老年人用药的八大误区,你占几条?】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民众中,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2%-32%,其中在自购自用非处方药的人群中,不合理用药者高达三成左右。近日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黑龙江省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宋永熙总结了几种老年人常见不合理用药行为,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医药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展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等各项药学服务活动,采取有力干预措施,确保老年朋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浪潮”正席卷而来。宋永熙主任药师介绍:根据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同时慢性疾病患病率也在“水涨船高”。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半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而带病生存时间长,促使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作为目前药品市场最大的消费人群,老年群体的药物消耗量已达总量的30%-40%,致使老年人药物中毒事件频发。
那么,老年人的不合理用药行为主要有哪些呢?宋永熙主任药师重点归结了如下几点——
老年人|老年人用药的八大误区,你占几条?
文章插图
一、依据个人经验或道听途说自行服药比如,有的老年人患了感冒不看医生,而是随意口服所谓的消炎药(抗菌药物)。宋药师解释,单纯的感冒主要是病毒感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抗菌药对其无效,只有当伴有细菌感染时(如咳黄痰或检测分析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才可应用抗菌药;同时哪种抗菌药最适合,也需要医师首先对病情做出充分判断后开处方。还有的老人听说过了50岁之后,就要常规吃点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以往无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口服阿司匹林意义不大,只有心梗、脑梗的高风险人群才可以使用。
二、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人群自行减量或停药日常中,经常见到许多任性的老年人血压高就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致使血压犹如“过山车”一样,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这对器官的损伤尤为严重,常常酿成眼底出血等并发症。还有的老人担心长期用药伤及肝肾,所以吃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药物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或预防目的。如人们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患者常因担心伤肝而吃吃停停,往往诱使脑梗死的再度来袭。宋永熙药师指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的固有属性,每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的可能;但不良反应是有一定几率的,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宋药师建议老年人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
三、与自行减量行为相反,而是超剂量用药许多老年人患病之后,都希望一二天就能把病治好,早点痊愈。因而尽量多吃药,甚至超量服药,以为这样才能把病“压”下去。结果欲速则不达,非但没有祛病,反而造成了药物中毒。有时自己中毒了仍不知道,还以为是原来的病加重了,于是继续增加用药剂量,其后果非常严重。宋永熙药师提醒说:事实上,老年人对药物的承受能力比青壮年低许多,若服用成年人的常规剂量,更易造成中毒反应。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限制在成年人用药量的1/2或3/4。宋药师告诫,吃药治病,特别是医治慢性病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老年人|老年人用药的八大误区,你占几条?
文章插图
四、几种药物成把成堆地吃。宋药师介绍说,许多老年人集数病于一身,往往几种病一起治,一次就要服很多种药,因而经常一小把、一小捧地吃,于是便养成了“撮堆吃药”的习惯。他们以为这几种或十几种药到了肚子里,就会各司其职,“各管各的病”。岂不知,多种药物同时进入胃肠道,可能由于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容易使吃进去的药物失效,乃至中毒;而且非但没有祛病,还有可能使患者增添新病,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据统计,同时服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以下;同时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同时服用11-15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时服用16-2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4%。
五、经常吃错药。有些药片的颜色一样,大小也差不多。宋药师说,有些老年人为了图方便,喜欢用纸包药,但在纸面上却不写是什么药名。老年人容易健忘,刚开始服药时还记得,不久便忘在脑后了。凭印象服药,常常吃错了药。而有的老年人用完的药瓶,舍不得丢掉,便用空药瓶装进另一种药,时间久了,还按照药瓶上原有的标签用药,结果“张冠李戴”,服错了药。另外,有些老年人自信心很强,儿女不在家时,自己到药箱里找药吃,服错药或者过量服药所致药物中毒的情况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