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邓小平发妻张锡瑗:23岁难产去世,61年后邓公问:她骨灰还在不在


革命|邓小平发妻张锡瑗:23岁难产去世,61年后邓公问:她骨灰还在不在
文章图片

革命|邓小平发妻张锡瑗:23岁难产去世,61年后邓公问:她骨灰还在不在
文章图片

革命|邓小平发妻张锡瑗:23岁难产去世,61年后邓公问:她骨灰还在不在
文章图片

革命|邓小平发妻张锡瑗:23岁难产去世,61年后邓公问:她骨灰还在不在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总有一些情 , 经历了漫长岁月却更加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 , 分隔在生死两端却依然念念不忘 。 1990年 , 86岁高龄的邓小平因工作原因去到上海 , 工作完成后却没有急着回家 , 而是向工作人员问出了一个问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张锡瑗是邓小平的第一任妻子 , 也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工作者 , 她的遗骸就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 她于23岁时难产去世 , 1990年距离她离世已经61年 , 邓小平来到上海 , 还不忘问一句“她骨灰还在不在” 。 斯人已逝 , 六十年的时光没有磨灭回忆 , 她依然是邓小平心中念念不忘的牵挂 。
少年时的相遇相知邓小平和张锡瑗是在学生时代相识的 , 他们的初遇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 张锡瑗的父亲在当时的时代就属于有着先进思想的那类人 , 他与很多革命人士相识 , 自己也参与过罢工运动 。 这样的父亲 , 对于张锡瑗的教育也非常重视 , 在张锡瑗14岁的时候 , 父亲就带领她背井离乡 , 来到了河北省保定市 , 并且在父亲的建议之下 , 张锡瑗进入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
张锡瑗进入学校那一年是1920年 , 当时正是中国学生思想进步的时期 , 学校里面掀起了一阵阵的教育改革热潮 ,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 张锡瑗认识了学校里不少进步青年 , 也跟随他们加入了学潮运动 。 后来到了1925年 , 张锡瑗离开河北 , 到北京求学 , 也是在此之后 , 她与李大钊、邓颖超等人结识 。
在李大钊的影响之下 , 张锡瑗逐渐了解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 , 并且随着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了解越多 , 就越是认同 , 她认为这就是她向往的世界 。 于是张锡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 在这之后 , 她跟随党组织参与了几次革命活动 , 这些活动让她从实践中学到了更多 , 而她在活动中的表现也非常优秀 , 她的能力和刻苦精神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 1925年下半年 , 她就得到了一个组织给的机会 , 和其他一些党员一起 , 进入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 。
异国的求学之路不易 , 语言不通是一大困难 。 张锡瑗非常努力 , 每天除了上课 , 就是在图书馆学习 。 她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去听斯大林的报告 , 还希望能研究分析苏联革命 , 为祖国革命积累经验 。 当时的张锡瑗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 然而不经意间 , 爱情却在悄悄到来 。
图书馆里 , 一声主动的中文问候响起 , 张锡瑗应声看去 , 见到的就是22岁的邓小平 。 这是张锡瑗与邓小平真正意义上的初遇 , 而在此之前 , 邓小平其实早就注意到了张锡瑗 。 张锡瑗在学校中小有名气 , 追她的男生很多 , 然而张锡瑗却对此不感兴趣 , 一心只有学习 。 而邓小平与那些男生不同 , 他并非被张锡瑗的容貌吸引 , 而是对她刻苦学习的态度很感兴趣 , 于是便主动上前认识 。
之后两人会经常一起聊天 , 邓小平有着丰富的求学经历和活动经历 , 见多识广 , 而张锡瑗也是年纪轻轻却有不少革命经历 , 他们互相分享经历 , 谈祖国 , 谈革命 , 他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 逐渐他们相知相惜 , 他们互相欣赏 。 不过后来学业先后结束 , 两人暂时分别 。
别后重逢 , 携手革命张锡瑗毕业之后回到了保定工作 , 恰逢保定展开了一场革命运动 , 张锡瑗成为了这次铁路工人罢工运动的领导人 。 这是张锡瑗第一次以领导人的身份带领革命 , 她认真负责 , 对此次革命活动的每一步做好了策划 , 最终此次活动圆满完成 。 有了经验之后 , 张锡瑗后来又组织了多次革命活动 , 有罢工运动 , 也有讨薪运动 。 她在组织活动中表现非常出色 , 得到了党组织的关注和认可 , 被党组织从保定调离 , 去往武汉中央秘书处工作 。
这次调任 , 让张锡瑗与邓小平重逢 , 两人从昔日惺惺相惜的同学 , 变成了并肩革命的战友 。 很快 , 国民党和共产党矛盾激化 , 在紧急召开八七会议之后 , 组织决定迁往上海 。 与此同时 , 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秘书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