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天才数学家,47岁时娶漂亮女军医,唯一的儿子也很有作为


陈景润,天才数学家,47岁时娶漂亮女军医,唯一的儿子也很有作为
文章图片
1933年5月22日福建省福州市的胪雷村 , 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养育了我国著名的数学科学家陈景润先生 。 刚刚出生的小景润就遇到了难题 , 因为母亲没有奶水 , 所以父母只能借邻居家的米汤喂养陈景润 。 就这样陈景润长大了 。
3岁时的小景润已经在帮助父母照看比自己小的妹妹 , 还会替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农活 , 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 哪怕年幼时的小景润每天要帮助家里做许多事情 , 但是年纪小小的他已经开始对学习探索未知的东西有了好奇心 。
大概是每天哥哥放学回到家做作业时小景润对哥哥的作业本充满了好奇心 , 每天都会让哥哥教自己写字、学习简单的数学计算题 。 细心的父母看出了陈景润对学习的热爱 , 并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让小景润学习的机会 。 父母决定送陈景润到学校去学习 , 接受更好、更正规的教育 。

陈景润,天才数学家,47岁时娶漂亮女军医,唯一的儿子也很有作为
文章图片
小景润到了学校后也非常争气 , 学习非常用功 。 因为成绩优异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 但是因为学习成绩出色其他的同学就会嫉妒小景润 。 而陈景润瘦瘦小小的 , 小小年纪在学校就经常受到班里同学的欺负 。
哪怕是这样小景润也没有因此放弃 , 学习反而更加用功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小学毕业时陈景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 成绩优异的陈景润在初中受到了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老师的教导 , 经过这位老师的教学使陈景润更加的热爱数学 。
这位老师看出陈景润在数学上的天赋 , 老师对陈景润循循善诱 , 告诉陈景润数学对一个国家的复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也许就是在此时陈景润已经将数学慢慢变成了他人生的一部分 , 由于我国当时正处于非常时期 , 陈景润发自内心的想为国家的复兴出一份力 。

陈景润,天才数学家,47岁时娶漂亮女军医,唯一的儿子也很有作为
文章图片
陈景润秉着成人不自在 , 自在不成人的精神在17岁就考进了厦门大学数学系 。 虽然比起同龄人陈景润已经相当优秀 , 但是陈景润也并没有因此降低对自己的标准 , 没有一丝松懈更加努力 。
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 , 陈景润的生活不是在图书馆学习就是在上课 , 经常会被图书馆的管理员关到图书馆里 。 在他毕业后留在母校当过资料管理员 , 并且也同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 哪怕每天工作繁忙 , 也没有放弃对数学科学的钻研和学习 。
都坚持在对数学的学习 , 在数学的道路上更加精进 , 他势必要为祖国争得荣誉 。 陈景润先生十年寒窗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1965年5月发表 , 论文为《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 , 成为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重大的转折点 。
论文一发表 , 就惊动了整个数学界 , 全世界的数学家对陈景润先生的论文给予高度的认可和重视 。 并且来自德国的数学家黎希特、英国数学家哈波斯坦对陈景润先生的论文结果表达了高度的赞赏 。 并且将论文写进数学书中 , 称为“陈氏定理” , 可以想象陈景润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数学科学在世界上扎稳了脚跟 。

陈景润,天才数学家,47岁时娶漂亮女军医,唯一的儿子也很有作为
文章图片
33岁时陈景润先生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 , 作为他人生中的新的起点 , 他更加刻苦 。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
虽然自己的发表的论文已经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认可 , 陈景润先生对自己的论文结果依旧不断地进行推算 , 在1973年40岁的陈景润又用7年的时间将自己发表的《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做了修改 , 改进了数值结果 。 这项研究成果使他在1978年时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日复一日的工作使陈景润先生的身体严重透支 , 本就瘦弱的他累倒了 。 1977年时得病的陈景润先生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 , 这一年他47岁 , 因为沉迷于数学科学的研究工作 , 他一直没有成家 。 生病的陈景润先生被迫从数学的海洋里抽离出来 , 住进医院时遇到了未来的妻子 。
此时他未来的妻子由昆是一名女军医 , 缘分使然由昆被分到陈景润先生的病房 , 由她来照顾陈景润先生 。 陈景润先生在第一次见到由昆时就被深深吸引 。 由昆身为一名军医 , 尽职尽责地照顾着陈景润先生 , 大概由昆也没有想过这个躺在病床上的数学家会爱慕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