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在新的背景下,结合时的代发展,践行了儒家政治理念和思想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致治时期 , 如果说文景之治的主要成效在于国内稳定、生产恢复的话 , 贞观之治的气象显然更为恢弘 , 既有国内生产发展、社会安定的层面 , 也有对外胜利的一面 。
贞观王朝平突厥、灭薛延陀、阻吐蕃 , 大唐王朝在恢复生产过程中 , 不断开疆拓土 , 将大唐帝国的声威广为传播 , 为盛唐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能够形成贞观之治 , 既是李世民励精图治的结果 , 也是以房玄龄为代表的贞观群臣和衷共济、共襄大业的结果 。
文章图片
房玄龄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 , 是以儒家政治思想为内核 , 根据时代发展变化 , 结合实际统治需要 , 在儒家传统政治理念的基础上 , 既有实际践行 , 也有丰富和完善 , 还有发展超越 。 也就是说 , 房玄龄的政治理念和实践 , 源于儒家 , 又超出了儒家 , 是儒家政治理念在初唐的具体化、实践化和时代化 , 是对春秋两汉以来儒家政治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
一是具体践行了儒家政治理念 。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 , 虽然周游列国 , 但是终究没有担任重要、而显赫的官职 。 孔子做过的最大官职 , 就是一个没落诸侯国的司寇 , 而且时间不长 , 缺乏真正的政治实践经验 。
文章图片
他们在修身齐家方面践行得非常充分 。 但在政治理念上 , 由于个人经历和时代原因 , 很多政治思想并没有得到践行 。 房玄龄则将儒家很多重要的思想 , 运用在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上 。 修身方面 , 房玄龄与孔子一样 , 颇具温良恭俭让的特点 。 交接群臣 , 从来都和颜悦色 , 面对李世民 , 经常表现得谨小慎微 , 甚至因为责备而惊惶失措、无地自容 。
不仅如此 , 房玄龄还亲身践行了儒家提出的政治思想 。 比如 , 贞观年间 , 房玄龄在土地分配上 , 坚决执行唐初确定的均田制 。 唐初授田的原则是贫民先授田、富民后授田 , 课役者先授田、不课役者后授田 , 多丁之户先授田、少丁之户后授田的原则 。 将儒家政治蓝图变成了现实 。
文章图片
比如 , 从恪守本职来看 , 孔子曾经主张在其职要谋其政 , 房玄龄为相二十多年 , 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国家操劳 , 与诸葛亮一样 , 为了王朝的安危兴盛 , 可谓竭忠尽智、鞠躬尽瘁 , 忠实践行了儒家的理念主张 。
春秋战国时代 , 礼崩乐坏 , 贤士大夫奔走诸侯之间 ,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 如果得志 , 被诸侯重用 , 进可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 如果不得志 , 为诸侯所弃 , 退可以保全性命、颐养天年 。 但是在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 利出一孔 , 封建皇帝掌握生杀大权 , 进也只是皇帝的政治工具 , 退则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
文章图片
虽然李世民算是开明皇帝 , 但是房玄龄要想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 也必须对李世民唯命是从 , 没有去留的自由 。 但是房玄龄在施展空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 将儒家政治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
比如 , 房玄龄提出了对少数民族的三不征伐主张 , 即不违臣节不征伐 , 不侵扰百姓不征伐 , 久长不为中国患不征伐 , 比孔子提出的远人不服 , 则修文德以来之的主张即切合实际 , 也更加深谋远虑 。 成为后代君主处理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准则 。
文章图片
比如 ,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 , 就列出15个不征之国名单 , 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房玄龄的影响 。 比如 , 儒家思想主张仁义道德 , 强调道德感召作用 。 房玄龄没有将道德感召泛华 , 而是将其运用于澄清吏治、移风易俗 。
比如 , 房玄龄陪同唐太宗祭奠了东汉名臣、关西孔子杨震之墓 , 认为杨震虽死 , 但能得到后代明主的祭奠 , 可谓虽死犹生 , 这实际上是通过树立道德和吏治典型 , 强化道德感化手段在整肃吏治方面的运用 。
文章图片
房玄龄的政治实践中 , 具有兵家思想的痕迹 。 除了兵家思想 , 房玄龄政治实践中体现很多的是法家思想 。 他亲自参与了初唐时期法律的制定和修订 , 既注重以德治国 , 也兼用法家治国理念 。
- 溥仪|清朝灭亡了109年,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是谁给他们发工资?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王阳明|王阳明: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在两件事上做到自律,注定是人上人
- |李小龙是不是天下第一?妻子在晚年说:有一种对手李小龙很害怕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最后一位仍在世御医,被关28年,出狱后主动上交祖传秘方
- 大清已亡100多年,皇室早不存在,为何还有守墓人?谁给他们工资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包拯经常得罪人,为何还能在26年升官25次?专家:看看他后台
- 被宋仁宗放在心上的3个女人:一个死于宦官,两个爱上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