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公元1644年 , 吴三桂和李自成在一片石一带摆开阵势正面决战 。 双方都抱了必死的决心 。 但对于这场至关重要的决战 , 吴三桂却留了后手——他提前联系了满清政权的摄政王多尔衮作为支援 。 两军交战到白热化的时候 , 满清铁骑赶到并加入了战斗 。 李自成的顺军很快就支撑不住 , 只得退入山海关内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吴三桂寻求多尔衮的帮助也是万不得已 , 因为只凭自己手下的关宁军是很难战胜李自成的 。 而且 , 吴三桂与清军约法三章 。
击败李自成后 , 吴三桂将会将明朝北方的领土划给满清 , 但满清势力也会帮助寻找明太子 。 虽然约定的很好 , 但多尔衮显然不会满足于半壁江山 。 他一面假意寻找明太子 , 一面与满清文武百官共同拥立顺治皇帝登基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李自成败走后 , 自料无法守住北京 , 于是率军将北京洗劫一空 , 烧毁宫室后向西逃窜 。 多尔衮见状也撕毁条约 , 公然率军进攻南明政权 , 形势对满清而言一片大好 。 因此天下许多士人纷纷投靠满清 , 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孙之獬的明末进士 。
孙之獬是天启二年进士 , 选为庶吉士并任翰林院检讨 。 虽然考试成绩很优秀 , 但孙之獬骨子里是个趋炎附势的人 。 这时魏忠贤正当权 , 于是他果断地投入了魏忠贤门下 , 做了阉党党羽 。 而魏忠贤倒台后 , 她也被牵连而被革职回乡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然而 , 孙之獬很快就等来了第二次出人头地的机会 。 顺治元年 , 满清军队攻城略地 , 每到一地多尔衮就会下令全城百姓官员必须剃发留辫 。
而孙之獬果然不负自己“趋炎附势”的特性 , 当即决定给新主子表忠心 。 而顺治皇帝初入关中 , 也需要汉人大臣投降来作为典型 。 因此满清政权也算接纳了孙之獬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但孙之獬的表忠心方式实在与众不同 。 如果说满清入主中原是大势所趋 , 那么即使汉人大臣不像史可法那样杀身成仁 , 也不会被过度苛责 。 但孙之獬的做法实在令人作呕 。
满清军队来到他的山东老家的时候 , 他竟然早早就让儿女和家奴们剃发留辫 , 并穿上满清的传统装束 , 跪在街边山呼万岁 。 虽然顺治皇帝接纳了他 , 但在上朝的时候他却遭遇了尴尬 , 因为他奇怪的装束 , 不论是汉人大臣还是满清大臣都看不起他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孙之獬对此怀恨在心 , 但也无可奈何 。 然而 ,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体现了孙之獬的小人之心 。 某日 , 顺治皇帝忽然收到了孙之獬的上书 。 奏疏中说顺治皇帝刚入关不久 , 所有汉人的习俗还没改正云云 。
但他不忘最后加一句:“这样就是皇上您遵从中原的习俗 , 而不是中原遵从您了 。 ”这句话用意十分恶毒 。 笔者揣测孙之獬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了汉臣的羞辱 , 所以希望所有汉人都像他一样剃发留辫 。 而顺治皇帝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 很快就再次下发“剃发令”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这就十分的缺德了 。 中国自古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将头发甚至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 因此清朝律令汉人“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 。 许多汉人妥协了 , 被迫剃了头 。 但也有人宁死不屈 , 奋起抵抗 。 因拒绝剃头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
几年后 , 孙之獬因剿匪不力被罢官 , 回到了家乡山东淄川 。 他自己认为自己是衣锦还乡 , 殊不知百姓早已恨他入骨 。 不久 , 山东谢迁发动反清农民起义 , 在攻占淄川后抓获了孙之獬 。
出于对孙之獬的痛恨 , 起义军将士先是将他游街示众 , 后又将其满门抄斩 , 并特意将孙之獬凌迟处死 。 死后暴尸街头 , 遭众人唾弃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
文章图片
总结:孙之獬本是明朝进士 。 他科举成绩优秀 , 本来有入阁为相的潜质 。 但他骨子里有着趋炎附势的特性 , 导致他入朝即投奔了大太监魏忠贤 。 魏忠贤倒台后他亦不知悔改 , 受牵连而被革职 。
他投靠满清,提出“剃发令”,让汉人受尽侮辱,最终被起义军杀死】清军入关后 , 他毫无廉耻 , 早早剃发留辫跪迎清军 。 如此献媚遭到了满人和汉人双方的抵制 。 他向皇帝建议所有汉人都应剃发留辫 , 祸害全国 。 更有甚者 , 不计其数的百姓因不愿剃头而被处死 。 他最后被起义军抓获并凌迟处死 , 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