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文人众多,最有名的文章,为何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东汉倾颓 , 三国鼎立 。
从东汉衰到三国立 , 虽为乱世 , 文学却多彩多姿:先有曹氏三父子如巨擘 , 一边金戈铁马 , 一边激扬文字 , 曹操《短歌行》、曹植《洛神赋》、曹丕《燕歌行》 , 指点江山 , 挥情洒意;继之“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阮瑀、应玚、陈琳、徐干、刘桢 , 风神萧散 , 才气逼人 , 留下文采风流的文学群像;后有“竹林七贤”:刘伶、阮籍、嵇康、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 醉酒成歌 , 佯狂遁世 , 自有一分潇洒 。 那个时代的人特点各异 , 性格有别 , 却一律出口成章 , 文如泉涌 , 他们的丰神之秀至今还在那些精妙的文字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

三国时文人众多,最有名的文章,为何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图片
不过 , 就今天如我一样平凡普通的读者而言 , 三国时期的文学 , 真正熟悉的除了曹操的“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之类 , 和曹植的《七步诗》:“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以及因为披着曹植和甄妃的“叔嫂恋”这件诱人外衣的《洛神赋》之外 , 所知、所晓、所熟者则不甚了了 。
所以 , 不得不说 , 对于三国文学而言 , 今天人们最熟悉的不是《荐祢衡表》《为袁绍檄豫州文》《登楼赋》等 , 甚至不是《短歌行》《洛神赋》 , 而是蜀国诸葛亮上后主刘禅的那篇《出师表》 , 特别是《前出师表》 , 故杜甫有“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之感佩 , 陆游有“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之赞扬 , 宋朝人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甚至有“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 其人必不忠”的断语 , 足见诸葛亮《出师表》对后人的影响之大 。

三国时文人众多,最有名的文章,为何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图片
诸葛亮并不是什么诗人文学家 , 他的主业是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的蜀国丞相 , 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那么 , 那么多专业的诗人作家的作品为什么没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么有名 , 又让人如此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呢?
三国时文人众多,最有名的文章,为何是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181—234) , 字孔明 , 琅玡郡阳都县(今属山东省沂南县)人 , 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 诸葛亮早年随在东汉做过豫章太守的叔叔诸葛玄迁到荆州 , 叔叔死于战乱后 , 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西) 。 关于隆中的确切位置 , 曾有一些争议 , 有人因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 , 认为“隆中”在河南南阳 , 但应该是襄阳 ,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 , 好为‘梁父吟’ 。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 , 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 号曰隆中 。 ”可为确证 。
诸葛亮从小饱读诗书 , 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 “既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 人称“卧龙” 。 不过 , 当时正值东汉之末 , 遭逢乱世 , 列强割据 , 军阀逐鹿 , 他不见明主不亮剑 。 所以 , 如果天下无明主 , 他大概真的会如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的一样——“欲秋夏读书 , 冬春射猎”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醉心诗书 , 老于吾乡了 。

三国时文人众多,最有名的文章,为何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图片
但是 , 时代催志士 , 战鼓擂英雄 , 时艰世乱 , 是不会让英雄埋没于草莽 , 也不会让“卧龙”永卧乡野的 。
建安十二年(207) , 刘备“三顾茅庐” , 以最虔诚的姿态征诸葛亮出山 , 诸葛亮受其知遇 , 心存感激 , 于是“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从此死心塌地辅助刘备 , 前后二十余年 , 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 相继与魏、吴竟成三国鼎立之势 , 其创业之功也大 。
刘备称帝 , 任诸葛亮为丞相 , 依赖有加 , 言听计从 。
章武三年(223) , 刘备病逝 , 榻前托孤 , 刘禅继位 , 诸葛亮以武乡侯领益州牧 , 事无论大小 , 正无论内外 , 皆由诸葛亮全权定夺 , 期间对内励精图治 , 缓和民族关系 , 壮大内部实力;对外东联吴国 , 厉兵秣马 , 整军血战 , 准备北伐魏国 , 试图统一中原 , 恢复汉室 。

三国时文人众多,最有名的文章,为何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图片
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 , 诸葛亮感觉准备已经充分 , 时机已经成熟 , 便率军北伐 。 临行 , 因对刘禅治国能力和经验略有担忧 , 为消除这种后顾之忧 , 特上一篇《出师表》 , 将自己的想法、打算、担心、劝诫悉数在表中和盘托出 , 写下了这篇文辞优美、态度恳切、感情深沉而真挚的《出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