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作者:王爱琴
六尺巷又名“仁义巷” , 孝义有这样的说法 , 明朝嘉靖兵部尚书霍冀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里长城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 , 成就了一世美名 , 也留下了“仁义巷”的古迹 。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文章图片
安徽桐城也有这样的说法 , 而且比孝义的更有名气 , 更被人承认 。
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 , 因吴家盖房的占地问题和张家闹起了事情 , 因为两家都是名门望族 , 县官不敢偏袒谁 , 一时难下定夺 。 张家人想到张英在朝廷的地位 , 想让张英出面解决 , 就这样一封家书就传到了张英手里 , 张英看后抚须大笑 , 提笔一首闻名的打油诗就产生了:一张书来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里长城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 。 家人得书 , 立即拆让三尺 , 吴姓深为感动 , 也连让出三尺 。 于是 ,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文章图片
人们不知道的是 , 孝义大孝堡 , 也有一条六尺巷 , 不是与邻人纠纷 , 而是主动为村人方便 。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文章图片
“六尺巷”与李瀛洲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大孝堡“克明堂” , 清中期已是大户人家 , 在村西堡墙内有大宅一座 , 场院一体 , 场西宅东 。
“克明堂”大院地处后街与老村之间 , 属古村落所在 , 与郑兴故居相距不远 , 村人前后须绕行 , 李氏族人为方便村人走路 , 把场院与老宅分开 , 从而南北街中段留出了一条路 , 此路唯有出殡不许通行 , 因为此路为私产 , 出殡多有避讳 。
“克明堂”后裔李瀛洲光绪三十二年参与冯济川、李元晋牵头的向山西省巡抚申请筹办学堂 , 民国初年 , 与长兴侯廷桂 , 文明张子诚任大孝堡高级小学学董 , 民国初年李氏兴建祠堂的主要参与者 , “克明堂”先祖舍地留路 , 先人高风亮节 , 后人热心公益 , 家门德行传承有序 。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文章图片
寻找李瀛洲
桥南村《任氏家乘》中记收了一篇文章 ,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 , 孝义众绅士向山西省巡抚申请筹办学堂 , 以冯济川、李元晋两位举人牵头 , 三十位士绅联名上表 , 其中有附生李瀛洲 , 知其人为大孝堡人 , 但不知其为谁 , 李氏族人李景耀开始寻找此人的生平线索 。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文章图片
《李氏族谱》记载 , 民国初年 , 李元晋牵头 , 大孝堡、文明、长兴三村合办高级小学一所 , 由学董管理 。 大孝堡为李瀛洲 , 长兴为侯廷桂 , 文明是张子诚 , 说明李瀛洲不仅功名在身 , 而且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也不小 , 对教育事业有贡献 。 访问村中好多老人也不知道此人是谁 。 民国九年 , 大孝堡李氏创修祠堂碑记石刻记载 , 十七世讳培根 , 名坦 , 名真晋 , 名元晋 , 名瀛洲 , 名宪章 , 名兆兰 。 说明李瀛洲为李氏十七世人 , 根据碑刻排名说明 , 培根刻石时斯人已故去 , 瀛洲排名于元晋后 , 宪章前 , 说明此人年龄介于二者之间 。 因为石碑为家族刻制 , 应该按年龄排序 , 此人应该生于1870年前后 , 年龄在距今150岁左右 , 但仍无法推断是谁 。 创修祠堂碑记有捐资人名单 , 共计160人 , 李瀛洲应该有别名或其它名字刻于碑阴 。 逐人逐户核对 , 尤其是十七世人 , 细细推敲 , 谁可能是此人 。 奈旧时记叙或名 , 或字 , 或小名 , 多次核对尚有二十余人无果 , 天意弄人 , 难道真无法确认此人身份吗?

王爱琴|孝义大孝堡村:一条没有争议的“六尺巷”
文章图片
冬至当日 , 回村祭祖 , 取回了民国二十四年编修的老家谱 , 细细寻找 。 幸赖先人有记述 , 一笔小楷批注 , 综祖考名李瀛洲 , 考名即旧时文人科考用名 , 李瀛洲科举功名为附生 , 一切皆稳合 。 查其谱 , 古人也无详解 。 但村中流传着该家族的善举 , 李瀛洲家族又叫克明堂 , 家道盈实 , 居于大孝堡西堡墙下 , 豪宅大院 , 场院一体 。 此地属古村落所在 , 年代久远 , 应与郑兴故居相距不远 , 为明清时代 , 前后街之要地 , 李瀛洲先祖为使村人出入方便 , 将大院与场院分开而建 , 为村人留出一条通行走路 , 较之霍尚书六尺巷的品格也毫不逊色 。 先人高风亮节 , 后人热心公益 , 家门德性 , 传承有序 。 百般寻找终有果 , 青史留名盖当值 , 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