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 , 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 , 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 , 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 在柏举之战中 , 吴军灵活机动 , 因敌用兵 , 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 。

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
文章图片
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对此 ,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 ,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 。 吴国在经过6年的“疲楚”战略后 , 一举战胜多年的强敌楚国 , 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空前的创伤 , 从而使吴国声威大震 , 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不过 , 回到柏举之战这场战役 , 吴国在攻下楚国都城后 , 并没有趁势灭亡楚国 , 反而选择从楚国退兵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吴国做出这一选择 , 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一、吴国发动柏举之战的目的 , 主要是为了称霸中原
首先 , 对于柏举之战 , 发生在春秋后期 。 彼时 , 称霸中原依然是众多诸侯国的目标 。 在春秋初期 , 郑庄公率先称霸 。 郑庄公之后 , 齐桓公 , 晋文公 , 秦穆公 , 楚庄王等霸主相继出现 。 对于春秋时期的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 , 虽然兼并了身边的众多小国 , 但是 , 这些霸主几乎都没有消灭较大的诸侯国 。 比如宋国、鲁国、郑国等较大的诸侯国 , 都是战国时期才灭亡的 。

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
文章图片
因此 , 对于吴王阖闾来说 , 柏举之战的目标也不是为了消灭楚国 , 而是希望通过削弱 , 从而让吴国得以称霸中原 。 彼时 , 在吴国和楚国之间 , 还存在着蔡国、唐国、徐国、钟吾国等小国 。 因此 , 取得柏举之战的胜利 , 吴国自然可以获得这些小国的臣服 , 从而成为一方霸主 。
换而言之 , 吴国连这些小国都没有灭亡 , 更不用说吞并楚国了 。 从当时的实力来看 , 吴国想要一举消灭楚国 , 那就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了 。 进一步来说 , 在春秋时期 , 晋国和楚国频繁爆发战争 , 对于晋国和楚国来说 , 互相进攻的目标 , 不是为了消灭对方 , 而是让周边的诸侯国臣服于自己 , 从而维持中原霸主的宝座 。

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
文章图片
二、虽然攻占了楚国都城 , 但是 , 吴国的实力还是不足以彻底灭亡楚国
从疆域上来看 , 吴国的疆域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 。 与此相对应的是 , 楚国巅峰时期 , 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 , 东至大海 , 南起南岭 , 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 , 幅员广阔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尽管柏举之战爆发的时候 , 楚国的疆域还没有进入到鼎盛时期 。 但是 , 此时的楚国 , 疆域面积依然是吴国的数倍之多 。

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
文章图片
同时 , 在兵力上 , 楚国更是远超吴国 。 在柏举之战中 , 吴国仅仅派出了3万大军 。 与此相对应的是 , 楚国则调集了20万大军 。 虽然最终是楚国吃到了败仗 , 但是 , 这20万大军只是被击溃 , 而不是像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一样 , 被全部消灭了 。 因此 , 楚国只要王室还具有号召力 , 依然可以收拢这些溃散的士兵 , 从而继续和吴国作战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吴国因为兵力有限 , 只能直接攻占楚国都城 , 掠夺楚国都城的财宝 。 如果吴国分兵去攻占楚国的城池 , 只会让其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 从而被楚国大军各个消灭 。
三、秦国的及时支援 , 自然楚国士气大振 , 从而击退吴国大军
柏举之战爆发后 , 楚国大夫申包胥逃到了秦国 , 向秦国求救 。 尽管从血缘关系上来讲 , 秦哀公是此时楚国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 , 但秦哀公没同意出兵 。 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 , 日日夜夜痛哭 , 竟哭了七天七夜 。 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 , 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 , 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 , 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吴国攻下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灭了楚国,反而退兵呢?
文章图片
在此背景下 ,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 , 秦军击败了吴军 , 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 楚昭王得以复国 。 在春秋后期 , 秦国是一个仅次于晋国和楚国的大国 。 所以 , 秦国的支援 , 再加上楚国各地援军的赶来 , 迫使吴国只能从楚国都城撤退 。 如果吴王阖闾没有见好就收的话 , 很可能连带着之前取得的战果 , 都会因此葬送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