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后的楚国:城池十不存一,都城寿春至今未被发掘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筑城高峰时期 , 楚国从“土不过同”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千里之国 , 并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城邑 。
东周时期楚国的地方城邑数量为276座 , 其中包括故吴、越、鲁三国城邑101座 。 文献中更是能够找到131座楚国城邑的记录 。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邑也有不少得以流传至今 , 在河南等省份都能找到它们的遗址 。
有人对楚国所留下的都城进行了一定的考察 , 发现大体上可以将楚国城邑通过所在地域分为四类 , 即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 , 这四个省份保留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 , 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两千年后的楚国:城池十不存一,都城寿春至今未被发掘
文章图片
第一节河南省
河南省靠近江汉平原 , 楚国始都丹阳之地可能位于豫南的淅川一带 。 春秋时期此区域分布着许多诸侯国 。
这里是中原与楚国双方势力交锋的场所 , 又是古代个民族错居杂厕的地区 。 因位于楚国核心区和中原王朝的交汇之处 , 楚人也较早地进入此区域 , 也就留下了不少的城池遗址 。
两千年后的楚国:城池十不存一,都城寿春至今未被发掘】(一)南阳宛城
宛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老城区东北的蔡庄村 。 城内有高台建筑两座——明远顶、忘仙台 。
宛城始建于西周晚期 , 在春秋早期楚灭申后有一次扩建 , 随后一直被楚国控制 , 直到被秦国夺取 。

两千年后的楚国:城池十不存一,都城寿春至今未被发掘
文章图片
(二)河南淮阳陈楚故城
陈楚故城位于河南省淮阳市陈县 。 这座城池于1980年对南城墙试掘发现 , 经历过过数次修复 。
淮阳城可能建于春秋晚期 , 为陈国的都城 , 战国时期楚国占领此城 , 并加强城墙防御 , 使其成为楚东北方的军事重镇 , 在白起拔郢后临时作为楚国都城 。
(三)黄国故城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 。 高台的西南角和东角的地面遗物较丰富 。 最初报告者判断此处高台为春秋时期黄国最高统治者活动的地区 , 年代最早可到战国晚期 。
(四)番国故城
番国故城位于固始县城以及城北一带 , 分内外城 , 内城位于外城内的东北部 。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城址内外出土文物特征 , 此城为春秋时期蓼国的都城 。
(五)蒋国故城
蒋国故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汇流处的中间偏南地带 , 距县城东南15公里 。 根据城墙中的出土遗物判断 , 该城的年代上限在春秋战国 , 下限到汉代 , 应该是春秋文公十年 , 楚国灭蒋后所置的期思县 。

两千年后的楚国:城池十不存一,都城寿春至今未被发掘
文章图片
(六)东不羹故城
不羹城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舞渡镇 , 紧靠沙河 , 处在灰河和沙河交叉点
之北 。 应为楚国东周所建的县邑城 。
(七)上蔡蔡国故城
蔡国故城位于今河南上蔡县城关一带 。 春秋时期这一带人口较为密集 , 是蔡国故城的主要居住区域 。 楚国在蔡国故城西城垣外选择芦岗高地区域 , 作为楚国的贵族墓葬区 。 墓地分布区内中型及其以上的墓葬占一定的比例 。
(八)沈国故城
沈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古城村一带 。 据推断此城为春秋沈国都城 , 鲁定公四年被蔡国所灭 , 后归楚 。
(九)河南信阳城阳城
城阳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25千米处 , 西邻107国道 , 京广铁路从遗址中部穿过 。 报告者根据城墙解剖出的遗物判断该城修建年代当不晚于战国早期 。

两千年后的楚国:城池十不存一,都城寿春至今未被发掘
文章图片
第二节湖北省
(一)襄樊邓城
邓城位于襄樊市樊城区西北约6公里 , 地处汉水中游 , 位于南阳盆地南端 , 中部是汉水淤积平原 , 平原中部又分布着地势略有起伏的两条南北向矮岗——余岗和沈岗 , 北部为连绵的缓丘 , 东部有一北高南低的条带状矮岗 。 此城时代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汉代 , 春秋早期晚段时成为楚国城邑 。
(二)湖北随县安居遗址
随县安居遗址位于湖北随州市西部十六公里处的安居镇 。 小城的使用年代可判定在春秋时期前后 。
(三)作京城
作京城位于湖北省黄陂县西北约24公里的李集镇 , 东距伏马山约12公里 。 此城应是春秋晚期楚人进入鄂东后建立的军事城堡 。
(四)大悟吕王城
吕王城位于大悟县城东约70公里的吕王镇所在地的吕王村 , 处摄水上游西岸和吕王河两河交汇之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地势是南低北高 。 同属于春秋战国之交的楚国军事城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