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有什么区别

时间的长河从不会停止 , 历史自然也在随着不断的推进 , 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事物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 就连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是如此 , 而在皇室中 , 里面的女子更是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等 , 其中有何区别?

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长公主的核心就在于“长”字 , 顾名思义一般都是皇帝的嫡女或者是有功的皇姊妹皇姑母等 , 自东汉为始 , 皇帝的女儿都被称为公主 , 而姐妹们则被称为长公主 , 姑母类别的则是大长公主 , 西汉的礼制则稍有不同 。
在正常情况下 , 西汉的长公主都是皇帝的嫡长女 , 除此之外就是皇帝的姐妹了 ,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 , 东汉光武帝长女刘义王 , 建武十五年封舞阳长公主 , 此时刘秀处于地位 , 所以长公主的人员并不一定是皇帝的姐妹 。

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这种现象持续了一段不少的时间 , 直到东汉末期 , 把皇帝的姐妹封为长公主 , 才算是成为了礼制的一部分 , 公主最多的应该就是唐朝了 , 一般而言是只有皇女才有的称号 , 不过如果遇到了特殊情况 , 宗女和王女也是有资格晋升为了公主的 。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特殊的公主 , 被称为和亲公主 , 含义就很明显了 , 就是前往番外和亲 , 原来女子的地位可以是王女、宗女甚至大臣的子女 , 或者是宫女 , 一旦被安排上了和亲的命运 , 立刻就是被晋升为公主 。

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有什么区别】公主的含义是“公为之主婚” , 起源于春秋战国 , 之后简化而来 , 西周的诸侯都被称为“公” , 在周天子的女儿下嫁的时候 , 都是诸侯前来主婚 , 因此就是“公为之主婚” , 久而久之就被称为公主了 , 刚开始是主持婚礼之意 。
而郡主的称呼则盛行于两汉和两晋时期 , 在这个时期都是指皇帝的女儿 , 只不过到了隋唐时期 , 太子和诸亲王的女儿同样可以被封为郡主和县主 , 到明清时期则是亲王的女儿被称为郡主 , 只有更下一级 , 郡主的女儿被称为县主 。

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封号的不同则是领地的不同 , 到了清朝皇女则被称为“格格” , 而格格又被分为了数等 , 亲王之女被封为郡主 , 被称“和硕格格” , 之后郡王之女才被封县主 , 而贝勒的女儿则被封为“郡君” , 也就是后来的“多罗格格” , 划分多样 , 区别同样不小 。
古代皇室中的女子被分为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 , 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