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又一位苍生大医 , 今天(5月25日)载入沉甸甸的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名册 。 这一次 , 是世界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具影响的专家之一、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
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 , 创造了多个心脏病领域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他在国际上首创“逆向导丝技术” , 攻克了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他带领团队十多年不辍钻研 , 研制出国内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于去年获批上市;他发起医生创新俱乐部 , 集结全国创新力量 , 为中国医疗注入更多“硬核实力” 。
治别人治不好的病
半个“月亮”开启攻克“心病”征程
葛均波的左臂一直有些弯 , 那是他小时候骨折未能得到及时妥善医治而留下的后遗症 。 自此之后 , 他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 , “要治别人治不好的病” 。
自1979年考入山东省青岛医学院 , 葛均波一路刻苦求学 , 从山东医科大学到上海医科大学 , 再到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 , 取得累累学术成果 。 1995年 , 他已成为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
明确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 然而 , 作为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常见高危因素 , 多发于年轻人的心肌桥(跨越冠脉生长的心肌组织) , 传统手段检出率不足2.5% , 如此高的漏诊率 , 极易导致猝死 。
1993年 , 葛均波尝试用超声探头看清血管壁内的情况 。 无意间 , 他发现 , 所有被诊断为心肌桥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上都有半个“月亮”——这就是后来成为心肌桥诊断金标准的“半月现象” , 又被国际学界称为“葛氏现象” 。 这一发现使心肌桥的检出率提高到95%以上 。
沿着这一脉络 , 葛均波还发现了心肌桥的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存在“指尖现象” , 由此修正了传统用药方法 。 此后 , 他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易损斑块的IVUS影像学量化标准 , 从而能够对高危心脏病患者发出早期预警 。
为了“治别人治不好的病” , 葛均波一次次挑战心血管疾病的“禁区” 。
文章插图
上海市科技功臣获奖者葛均波(右一)在为病人做手术 。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有待攻克的“最后堡垒” 。 2005年 , 葛均波首创“逆向导丝技术” , 由此开启了冠脉CTO的逆向开通治疗时代 , 目前该技术已成为CTO治疗的三大常规术式之一 。
我国心脏二尖瓣反流患者多达千万 , 约30%患者因年老体弱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 。 葛均波打破外科手术禁区 , 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二尖瓣夹合术” , 改进术式和微创器械后 , “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手术时间从原先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30分钟 。 他也因此获得2019年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终身成就奖 。
文章插图
此外 , 葛均波还倡立“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 , 使“胸痛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卫生战略 , 目前全国累计建设胸痛中心4666家 , 国家胸痛救治网络初具规模 。
一颗侠义之心
让患者花更少的钱 , 用上更好的医疗器械
就在德国事业发展春风得意之时 , 葛均波毅然决定回到上海 , 为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而努力 。
1999年 , 国内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正飞速发展 , 手术量以每年20%-30%的幅度递增 。 然而 , 当时价格昂贵的国外支架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 。
熟悉葛均波的人知道 , 他喜欢武侠小说 , 尤其喜欢金庸笔下的萧峰 , “因为他有着一颗侠义之心” 。 所以 , 每当看着病患解开一层层衣服 , 掏出藏在贴身衣袋里一摞带着体温的钱 , 支付手术费时 , 他就决心要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 , 让国内患者少花更少的钱 , 用上更好的医疗器械 , “患者的利益永远是医生最大的追求” 。
文章插图
葛均波在治疗中发现 , 当时广泛应用的药物支架使用的是非降解材料涂层 。 支架植入人体后 , 当涂层老化 , 就容易引起慢性炎症 , 导致晚期血栓形成 , 造成心肌梗死 。 如何攻克这个难题?他带领团队 , 全身心扑在找材料、创新药物涂层技术上 。
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挫折和失败 , 最终 , 葛均波团队于2005年研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 , 并在临床上普及使用——这种支架大大减少了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 , 价格也从4万元降到1万多元 。
- 三河|河北三河昨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评分|《神秘海域:盗贼合集》M站媒体评分解禁 均分88分
- 首发|河北三河1月26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河北|河北三河新增3例确诊,均为三河市首发病例家人
- PCMag|《宝可梦阿尔宙斯》M站均分85分 大量媒体给出好评
- 管控|北京新增8例本土感染者均来自管控人员 本轮疫情报告本土感染者75例
- 流行病学|病毒太狡猾!北京新增病例中有五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 新冠肺炎|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均来自管控人员
- 李泽伟|北京:本轮疫情本土病例平均年龄40岁 最大79岁 最小5个月
- 安盛|《2022安盛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新冠疫情挑战为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契机,健康意识和韧性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