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欢迎来到桃花坞,未来三个月,你们就是这里的主人,可以自由使用桃花坞的所有社区,把这里建设成你们心中的理想社区,这是一次振兴乡村的真实记录,这是一次充满未知的生活体验……”
5月23日,腾讯视频推出的真人户外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上线,节目组邀请15位艺人来到距离北京城区50公里的桃花坞,一起体验群居生活,真实生动地展现当代社会的群居生活面貌,探索新时代都市近郊美好群居生活的可能性。在群居生活的表层诉求之下,《五十公里桃花坞》不仅要嘉宾运营理想生活社区,还要在此基础实现乡村振兴,也就是说,这档节目本质是综合性较强的社会实验真人秀。
从首期节目来看,《五十公里桃花坞》的嘉宾有15人,这一体量在慢综艺极为少见,刚刚上线的第一期并未直接切入核心主题,而是集中在嘉宾人设与社交形态的呈现上。不过,这档节目依托独具特色的内容形态与主题立意,在最终内容的输出方式亦有独特之处,值得探讨。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创新夹叙夹议的叙事结构,口碑两极分化
“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相互映照、认识自己。”《五十公里桃花坞》以社会学家库利的名言进行开篇。如此学术派的开场,似乎就预示着节目在内容调性上不走寻常路。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五十公里桃花坞》在内容叙事上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即在呈现嘉宾真人秀表现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即兴式”的旁白,来进行第三方的观点输出,这一叙事方式在当下的综艺节目中相对独特。
结合首期节目来看,旁白所起到了以下几重功能:
一是取代了现场导演的解说作用,以旁白的方式介绍节目内容。例如,在进入“一个人抵达一群人出发”的节目主题后,旁白指出“首期节目通过高频的多组合的初见面场景,帮你置之死地而后生,完成对尴尬的脱敏”,进一步强化当期节目的主题内容,消除观众对于节目的未知感,为后续种种社交“社死”场景的出现进行了心理铺陈。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二是转场的作用。在首期节目中,囊括了嘉宾出发、初次见面、分房间、开会、做游戏等诸多环节。除了桃花坞的喇叭进行指定性的引导外,“好了,铺垫做够了,主角登场了”、“一个会议的结束是另一个会议的开始”等简洁的旁白在内容的起承转合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场景与场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更为自然。
三是代入观众的视角,发表一些略带神经质的精准吐槽。在宋丹丹第一个到达、郭麒麟迟到时,旁白预告式吐槽“比长辈到的晚,这饭还香吗”,为后续宋丹丹连环发问郭麒麟埋下了伏笔;在张翰的车采环节,讨论投资桃花坞时,旁白也总结式地评价,“张翰,你可能不霸道,但你是真总裁”;在苏芒与彭楚粤拍照分享微信群时,旁白则调侃:“买了花不拍照等于没买,拍了照不分享等于没拍,何况是前芭莎主编的照片.”;除了现场的嘉宾之外,旁白吐槽连道具都不放过,当在大喇叭频频发声时,旁白冷冷吐槽,“谁能想到桃花坞的大boss是喇叭。”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四是以节目内容为切口,在宏观层面进行广普性的观点输出。在节目开篇,宋丹丹与张翰在自我介绍的方式上产生了分歧时,旁白便以此为切口,总结提炼在社交中的各种bug:“人生总有尴尬的问题、尴尬的回答以及过不去的尴尬冷场,你关得掉节目,但躲不掉社交,你难免会遇到有点年纪的人,有点霸道的人,有点youknowwho的人,有点sorrywhoyouare的人”;面对张翰的“硬性格”,宋丹丹提出“年轻人觉得尴尬可以不说”之后,旁白又总结道,“社交从来不是间容易的事,不然一场普普通通的自我介绍,怎么会变成灵魂审判。好在所有关于社交的问题都有它的解法坚持看下去,答案自己品。”
不难看出,在这一段前情提要式的开篇内容中,旁白输出是要大于节目内容本身的,更多的是在向观众传递关于成人社交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用户而言,极具参照意义。

苏芒|《五十公里桃花坞》首秀鉴定:探索理想生活的创新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