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瘙痒十年不愈,喜欢袭击中青年女性,90%的人得过这病|全国护肤日


荨麻疹|瘙痒十年不愈,喜欢袭击中青年女性,90%的人得过这病|全国护肤日文章插图
瘙痒、疼痛 , 肿胀……这样的体验如果是一天还好 , 但如果是一年 , 三年 , 五年 , 乃至十年 , 就会影响生活乃至工作了 。 在我们身边 , 就有这样一群人倍受这种皮肤病的困扰 。 它叫荨麻疹 。
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 , 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倡议并设立 , 旨在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让人们深刻理解皮肤健康的重要性 。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 , 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 护肤日之际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郑捷教授与采访人员专门聊了聊荨麻疹这个看似普通、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疾病 。
90%-95%的人得过荨麻疹
严重者并发睡眠障碍、心理问题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 。 有多常见?郑捷教授援引《西氏内科学》的统计介绍说:人的一生中 , 90%-95%的人都生过荨麻疹 。 中国的数据显示 , 中国慢性荨麻疹发病率为1.5% , 也就是说每100个人当中就有1.5个人患有慢性荨麻疹 。
“多数患者荨麻疹发作时瘙痒难忍 , 这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 。 ” 郑捷教授说 。
国外数据显示 , 平均每位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年支出的费用高达1750-2050美元 。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根据发病时间不同 , 荨麻疹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 荨麻疹发作时若风团时多时少 , 反复发作 , 病程持续6周以上 , 且每周至少发生风团皮损2次以上即为慢性荨麻疹 。 慢性荨麻疹分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 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最常见 。 中国慢性荨麻疹患者中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占68% , 其中女性约占60% 。
这并非偶然 。 郑捷介绍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人群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女性多 , 第二个特点是中青年多 , 第三个特点是城里人多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主要症状就是在无特定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出现荨麻疹(瘙痒、疼痛的风团)、肿胀(血管性水肿) , 或两者兼而有之 。 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会导致睡眠障碍、精神和心理并发症 , 甚至致残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虽说是皮肤病 , 但它累及的不仅限皮肤 。 ”郑捷教授介绍 , 在中国人群中 , 约5%的患者合并风湿及甲状腺疾病 , 约10%的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 , 约9%患者合并精神疾病 , 除甲状腺疾病外 , 其他三类疾病的合并比例随着病程延长 , 呈增高趋势 。
传统治疗很经典但有局限
创新疗法给职业人群更多希望
郑捷表示 , 目前慢性荨麻疹潜在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 ,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
当前 , 国内针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 如果控制不好 , 可以加量或2-3种联合使用 。 这种治疗方法很经典 , 但有局限性 , 最主要的是 , 仍有1/3-1/4的患者不能有效缓解症状 , 其中一部分即使将抗组胺药物增加至4倍剂量 , 依然无效 。
郑捷解释 , 这是因为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释放组胺时还会释放其它介质 , 比如白三烯 , 而白三烯也会导致慢性荨麻疹 。 抗组胺药只能抗组胺 , 不能抗白三烯和其它炎症介子 。
而且由于抗组胺药物会导致程度不等的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肌肉代谢等 , 部分人群不建议吃抗组胺药 , 如高空作业的人群、专职驾驶员、外科医生、运动员等 。
在传统治疗之外 , 有人沿着全新道路探索着新疗法 。 “现在从抗组胺的上游找到了新的生物制剂 , 就是单克隆抗体 。 它是阻断lgE的 。 lgE可以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这两个细胞膜表面有lgE受体 , lgE和它结合后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组胺 。 ”郑捷解释 , 现在出现的单克隆抗体就是抗lgE的抗体 , 它让lgE不能和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结合 , 组胺和其它导致荨麻疹发生的炎症介质就不能释放 。
奥马珠单抗作为抗IgE靶向生物制剂 , 已在包括欧盟在内的90多个国家或地区批准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治疗 。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也提出 ,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 , 如对一线、二线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 , 三线治疗可考虑选择生物制剂 , 如奥马珠单抗 , 对多数难治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
在郑捷教授看来 , 这一创新生物制剂的问世 , 对患者别有意义 , 因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很多中青年 , 也就是职业人群 , 这个生物制剂采用针剂注射的给药方式 , 打一针管一个月到两个月 , 有望将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