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而且 , 史书上描述的是刘文静建议和突厥联手 , 也未必就完全准确 , 也有可能是李渊提出来的 , 但史官为他遮掩 , 改成是刘文静建议 , 这种事终究不好让开国皇帝去背锅 , 唐朝史官也有改史书的习惯 。
但不管是李渊建议的也好 , 还是刘文静建议的也好 , 刘文静知道详细的李渊对突厥卑躬屈膝的过程和内容是肯定的 , 满朝文武中唯他一人 。
从李渊的角度来想 , 当然希望刘文静小心谨慎 , 把和突厥交易的事瞒到死 , 但从刘文静被告发一事上 , 李渊看出来了 , 刘文静是个大嘴巴 , 且保密意识欠缺 。
文章图片
重要的是 , 刘文静已经"出言怨望" , 这个埋怨不仅仅是对裴寂 , 也有对李渊 , 心怀不满 , 还是个大嘴巴 , 李渊太不放心了 , 贬官?他要是在地方上胡说八道怎么办?说别的不要紧 , 要是乱说突厥的事 , 李渊就头疼了 。
于是 , 李渊干脆就借刘文静犯事的机会把他杀掉 , 虽然是开国之初 , 天下未平 , 这个时候杀功臣影响不好 , 可李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
和突厥勾结一事 , 朝廷中或许还有不满的 , 杀掉刘文静后 , 也可以完全让刘文静去背锅 , 且刘文静非顶级门阀和世家的出身 , 也让李渊能放心杀掉他 , 而不用担心政治上的后患 。
文章图片
综上 , 身为"太原元谋功臣"前三的刘文静在唐朝武德二年时就获罪身死 , 不是因为他真能谋反 , 也并非和李世民关系亲密 , 或许是没有遵循"臣不密则失其身"而带来的后果 , 即使不是小编琢磨出来的原因 , 仅仅是史书上记载的缘由 , 也同样印证这句名言 。
- 唐朝诗人考上状元的却寥寥无几,他去考中了,还得到公主青睐
- 武则天|武则天为得皇位,杀尽开国功臣,却为何不敢动程咬金?
- 话聊唐朝:怛逻斯之战,唐朝中亚势力受挫
- 话聊唐朝:二圣临朝,武则天的进阶路
- 单雄信|李世民处斩单雄信,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给唐朝埋下一大祸根
- 话聊唐朝:崔昭纬入相,藩镇代言人
- 从佛教地位在唐朝的变化切入,了解唐朝宗教政策的改变
- 唐朝这两人,一生三次“叛乱”,最后都被奉为门神
- 中亚古代政治史上的主角——宋朝
- 中国历史上杀开国功臣,最多的两个皇帝,第二个几乎杀光了开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