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方勇:配送梦想的“外卖拳王”


「人物」张方勇:配送梦想的“外卖拳王”
文章插图
得知未能获奖,张方勇一点也不意外。这位籍籍无名的职业拳击手,因为一边送外卖维持生计一边刻苦训练不懈追梦,得了个“外卖拳王”的绰号。日前,他获得了有“体坛奥斯卡”之称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提名,但与大奖擦肩。
“能入围就是很大的肯定了。”与十几年前相比,张方勇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小地方的人,从小就觉得以后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而不是追逐所谓的梦想。这么多年,有时我也会犹豫。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认可这份执着,让我更加坚定——自己没有做错。”

「人物」张方勇:配送梦想的“外卖拳王”
文章插图
张方勇曾是昆明第一批专送“骑手”。
昆明第一批外卖“骑手”
17岁,张方勇远走他乡,踏上职业拳击之路。当时,他满脑子都是“穷苦出身终成拳王改写人生”的励志故事。
张方勇出生在“面工之乡”重庆市云阳县,小学后便辍学在家帮工。2008年,15岁的张方勇从电视上看到了北京奥运会,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身影,在少年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我要练体育。”张方勇想。他参加了摔跤队,在市里的比赛拿了奖牌。但因为年纪大了,在专业队并不受重视。
偶然间,他从网上看到了帕奎奥等“贫民拳王”的故事,对职业拳击产生了兴趣。他搜到西安有一家俱乐部,便毅然离家,迈出了逐梦的第一步。不过,那家俱乐部并不算规范。19岁,张方勇又辗转到昆明,投奔了“矿工拳王”熊朝忠所在的俱乐部。
职业运动员不同于体制内的专业选手,吃穿住行都要自己解决。张方勇在昆明端过盘子,做过保安,扛过面粉,当过搬家工人,甚至摆过摊。“拳馆只有下午的固定时间段可以让职业拳手训练,哪有工作能让你每天下午跑出来?要么就是时间不合适,要么就是上夜班影响训练时的精力,都干不长。”
2015年下半年,张方勇发现了个“好”营生——送外卖。“那时还没有‘骑手’一说,就是接单跑腿。2016年,各大平台才开始招募专送‘骑手’,我算是昆明第一批‘骑手’。”张方勇觉得送外卖时间相对自由一些,只要勤快,收入也不错。再后来,跟站点负责人混熟了,下午就少送点,可以尽量保证训练,“但最初也蛮辛苦的,常常从清晨送到凌晨,有时一周只能训练两天,有时送餐太累影响训练质量,水平上不去。”
2019年,张方勇抓住机会,被北京M23拳击健身俱乐部招致麾下,与已成为世界拳王的老朋友徐灿同门。为了糊口,他又干起了“老本行”。那时张方勇专门在晚上接单,一是不影响训练,二是收入更高。不过随着风湿反复发作,他逐渐减少了送餐次数,只在天气好且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跑跑,“之前在昆明淋雨淋多了,落下了毛病。没办法,要吃饭嘛。”
如今,张方勇已经“北漂”两年。除了送餐,他还在俱乐部兼职教爱好者打拳,每月的收入足够吃穿租房。“到北京才发现,大城市里人人都很拼,我吃过的那点苦真不算什么,比我苦的人太多了。”28岁的张方勇已经懂得知足常乐,“至少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我这日子过的,算不错啦。”

「人物」张方勇:配送梦想的“外卖拳王”
文章插图
2017年,张方勇曾获得WBA中国区青年“金腰带”。
两次“走红”的心态变化
2017年,张方勇“火”过一把。
那一年,他拿到了WBA(世界拳击协会)中国区青年“金腰带”,“外卖拳王”的名号也是那时叫响的。铺天盖地的采访和活动邀约随之而来,他的照片贴在了外卖平台站点的墙上,送餐时总是被人认出,还有顾客主动与他合影。
张方勇很激动,他以为好日子来了。谁知曝光度并没有带来更多比赛机会,反而是采访、拍摄占用了很多时间,“有时甚至拍到凌晨,别说影响训练,连外卖都送不好了,收入比之前还差。”张方勇有些崩溃,没想到成了名人,反而一年多打不上比赛。他甚至开始有些厌烦这种“炒作”。
时光流转,四年后,当劳伦斯提名再次令他成为中国体坛焦点,张方勇淡定了许多。“因为我的心态跟当时不一样了。”他说,“我现在做这件事的想法已经完全变了。”
当初选择拳击时,张方勇想的是出大名、挣大钱,改写穷苦的命运。也正因为此,当名、利没有自然而然地划上等号,他内心一度备受打击。但当他发现自己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并像当初“贫民拳王”的故事激励自己那样,激励着更多人时,张方勇逐渐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并非只有出大名、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