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陈孝平院士深情追忆吴孟超:他把中国肝胆外科推向高峰并全面普及

长江日报5月22日讯“吴孟超院士去世之后 , 他的秘书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我了 。 ”5月22日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 , 获悉师兄去世的噩耗他非常难过 。
“吴老最近一年身体都不太好 , 一直在医院里住着 , 我们都希望他能够健健康康 , 不要离开我们 。 他在一天 , 我们就觉得有依靠 , 有后盾 。 ”陈孝平说 , 吴老生病期间他曾多次去看望 , “心里面非常难受” 。
陈孝平说 , 吴老的去世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肝脏外科界 , 也是我们中国整个外科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 我们永远怀念他 。
陈孝平深情回忆与师兄第一次见面:“朴素不张扬”
陈孝平院士深情回忆了他与吴老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
同为裘法祖院士的学生 , 师兄吴孟超留给陈孝平的印象非常深刻:朴实不张扬 , 对老师尊重 , 对年轻医生爱护 。
陈孝平回忆 , 自己第一次见到吴老是在1985年自己博士毕业的时候 , 请他来参加答辩 。 “当时裘法祖老先生安排我去机场接他 。 他在我的脑海中应该是高大魁梧 , 穿着军装 , 但我看了半天 , 机场也没有这样的人 , 最后旅客都走完了 , 我也没接到他 。 ”当时一个人回来的陈孝平很紧张 , 怕裘教授批评 。 结果回来后 , 看到吴老已经坐在学校招待所跟大家谈话 。
陈孝平分析自己当时为什么没认出他呢?因为他穿了一身半旧的灰色中山装 , 戴一顶灰色帽子 , 手里拎一个半旧的公文包 , 太普通了 , 以至于没在人群中认出他 。
他和老师裘法祖是师徒楷模 , 也是杏林佳话
在陈孝平的印象中 , 吴老非常尊重老师裘法祖 。 他和裘老年龄相差8岁 , 在裘老90岁上下的时候 , 吴老也已经80多岁了 。 “我们经常在公共场合看到 , 吴老主动搀扶着裘老 , 这个场景非常动人 , 当时在我们学术界传为佳话 。 ”
陈孝平说 , 吴老对年轻人也是毫不保留的 , 虽然他在上海 , 我在武汉 , 他对我的帮助可以说是言传身教 , 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 。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 与他的帮助分不开” , 吴老主动关爱年轻人
“我博士毕业答辩时 , 他在答辩当中提了一些非常关键的问题 , 我答上来他就很高兴 , 答不上来 , 他就详细讲解 , 他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帮助年轻人的长者 。 ”对吴老帮助年轻人成长 , 陈孝平有亲身经历 。 在与吴老以后长期的接触中 , 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师兄弟 。 “每次在一起 , 他第一句话就问 , 孝平干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啊?他会主动关心你 , 关怀你 。 ”陈孝平说 ,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 与他的帮助分不开 。 ”
在后来的很多场合 , 吴老都强调对年轻人的培养 , 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 他说 , 中国的肝胆外科能否健康发展 , 关键是年轻一代 。 如果他们做得很好 , 那么就后继有人 , “他这几年还经常提到这个观点” 。
【吴老|陈孝平院士深情追忆吴孟超:他把中国肝胆外科推向高峰并全面普及】他把中国的肝胆外科推向高峰并全面普及
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 , 吴老几十年如一日 , 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肝胆外科这个领域进行研究、探索、进步 。
陈孝平回忆 , 当年吴老选择的肝胆外科专业在中国还是空白 , 肝脏出血问题、手术死亡问题都没得到解决 。 裘教授就安排成立一个肝胆外科三人小组 , 吴孟超做组长 , 共同研究肝胆外科的相关问题 , 从无到有 ,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 。 他是中国肝胆外科当之无愧的开拓者 。
后来 , 肝胆外科的高难度手术从原来在少数大医院、少数医生可以做 , 到现在普及到全国各地都可以开展 , “把中国的肝胆外科推向高峰并全面普及 , 吴老功不可没” 。
“我和吴老见面很多时候都是谈专业问题 , 我们经常沟通 , 怎么在国际上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 ”陈孝平说 , 在吴老的带动下 , 中国肝胆外科的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 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 现在同济医院和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 大家相互学习 , 相互帮助 , 共同进步 , 一起带动中国肝胆外科的发展和进步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武叶 通讯员蔡敏)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