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我有免死金牌你不能杀我!尚方宝剑:你这个铁疙瘩是啥玩意
看到这个问题各位读者有没有想到这个故事:
用最锋利的矛刺最坚固的盾 , 到底是能击破还是被格挡?
我国古代皇权中 , 就有这么两个宝贝和“矛盾”的故事一样 , 那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 。
就像我们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还珠格格》里的片段 , 皇上御赐给紫薇一块免死金牌 , 紫薇却用这块免死金牌救了皇后娘娘的命 。
在这个情节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处死皇后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 , 紫薇的免死金牌也是皇帝亲自发的 , 紫薇用皇帝御赐的免死金牌让皇帝斩杀皇后的命令竟然作废了!
文章图片
我们还会在其他历史影视作品中看到这一幕:
当朝有位大臣奉命斩杀逆臣 , 结果这位逆臣掏出一个免死金牌说:这是先帝御赐免死金牌!你们不能斩我!结果皇帝和地方官都拿他没辙 。
从这几件事看来 , 好像免死金牌要高于皇帝 。 回到历史现实: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到底哪一个作用更大?
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这个词 , 纯属是我们后人为了好记 , 编出来的一个词 。 其实历史上真正和免死金牌对应的 , 本名叫“丹书铁券”或者“丹书铁契” 。
文章图片
“丹书”的意思就是“用朱砂写的字” , 说白了丹书铁券就是用丹书在铁片片或者铁疙瘩上写了那么一串字 , 皇上把这东西赐给你 , 可以抵消你的罪过 。
丹书铁券就是官方“护身符” , 在北魏时期 , 孝文帝闲着没事就会给宗室发发这种东西作为福利 。 这个时候 , 丹书铁券还没有免死的含义 , 它此时的意义只是一个荣耀和地位的象征 ,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你看皇上给我丹书铁券了哦 , 我很厉害吧!”
大概就可以理解为小学老师给你发了一朵小红花而已 。
直到隋唐的时候丹书铁券才渐渐有了“免死”的作用 。 到了宋朝 , 丹书铁券的制度开始完善 , 已经不能随便赠与了 。 而是根据爵位的高低 , 分为七个等级发放 , 并且还有不同材质:有金银铜铁之分 。
虽然当时发了不少免死金牌 , 但是我们的考古工作里却很少有相关的文物 , 直到现在我们全国也只有四块免死金牌出土 , 分别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北进故宫博物馆和青海博物馆 。
可见:免死金牌这东西应该不是传世的 , 不然肯定会一代一代留下来 , 我们现在应该发现更多留世的文物 。
文章图片
另外我们要说一个冷知识:其实一个免死金牌应该是分为两部分的 。 朝廷保留一部分 , 然后另一部分发放给功臣 ,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造假 。
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在很多博物馆倒是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曾经河南也展出过一把尚方宝剑 , 上面刻着霸气的几个字:
厩赐兵部尚书 , 先斩后奏 。
文章图片
“尚方”指的是古代宫廷的一个部门 , 这个部门负责为皇家置办饮食的器物 ,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采购部 。
不过这个采购部 , 偶尔也制造点什么皇家专属的东西 。 比如皇上专用的宝剑或武器 , 也是由“尚方”制造的 。 所以尚方宝剑这个词的愿意 , 没那么高大上 , 它就是代表的尚方这个部门制造出来的剑而已 。
文章图片
在汉朝 , 尚方宝剑称为“尚方斩马剑” , 明朝叫“尚方剑” 。 因为这些剑 , 都是皇家专属部门制造的 , 可见得来可不容易 。 古时候能佩戴尚方宝剑的 , 那都是皇上最信任的人 。 到了明朝 , 因为这种皇家信物的buff加持 , 就有了其他的含义 。
例如巡抚出行 , 皇上就会赐一把尚方宝剑 , 在旁人眼里 , 拿着尚方宝剑就如同皇帝亲临 , 巡抚有宝剑在身 , 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 更能方便执法 。
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的正面碰撞 , 历史上出现过吗
目前还这没有什么准确记载 , 说过尚方宝剑曾经和丹书铁券起过冲突 。 但是却有几件类似的事情 。
天启七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 , 同年七月 , 袁崇焕害怕自己到边关镇守后 , 朝中难免会有人背后在背后说自己坏话 , 给自己背后插刀子 。 于是就向崇祯倒苦水 。 崇祯表示 , 爱卿不用害怕 , 有朕的尚方宝剑罩着你 , 见剑如见朕 。 于是将尚方剑赐给了袁崇焕 。 由此可见 , 尚方剑对于臣子来说简直就是一颗稳稳的“定心丸” 。
- 古言宠文: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
- 死囚刚要处决,皇帝问: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免死五次
- 皇帝问死囚先祖何人?死囚自豪说出祖宗后,朱元璋大喜:免死5次
- 隋朝一奸臣杀了皇帝,霸占皇帝的老婆,临终的一句话,流传千年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朝说他是奸臣,后人却称其为千古名相
-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朝说他是奸臣,后人却称其为千古名相
- 伯温|朱元璋要杀此人,此人却说:我有一个字不会写!朱元璋:放了他吧
- 秦桧|历史上奸臣众多,为何秦桧被骂得最狠?学者:生不逢时,还以高龄善终
- 唐朝警惕性最高的将军,皇帝刚赏赐他免死铁券,他就立马叛变
- 为什么奸臣魏忠贤一死,明朝灭亡的脚步反而加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