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明|那首《军港之夜》,原来竟然会被认为是“靡靡之音”

1980年9月,《北京晚报》联合几家单位,要举办一场“新星音乐会”。“新星音乐会”,顾名思义就是要让一些刚崭露头角的歌手上台亮相,唱一些新歌。当时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也接到了组委会的邀请,要选送一名歌手来参加。海政歌舞团决定选送26岁的苏小明。
苏小明|那首《军港之夜》,原来竟然会被认为是“靡靡之音”
文章插图
年轻时的苏小明苏小明的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声乐老师,刚刚正式走上舞台并不久的她,有一套有别于传统美声唱法的轻柔发声方式,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原本苏小明准备的是一首外国歌曲,但歌舞团的领导认为在这样的场合,唱外国歌曲并不合适,就请作词家马金星和作曲家刘诗召根据苏小明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方式,为她度身打造一首带有海军特色的歌曲。马金星那时候正好在谋划一首歌的歌词,接到任务后,很快就写完了,然后把歌词交给了刘诗召,两人讨论了一下歌曲的作曲方向,刘诗召在两小时后就完成了谱曲。这首歌的名字,叫《军港之夜》。9月23日,在“新星音乐会”上,苏小明走上舞台,用她独特的技法演唱了这首《军港的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远航的水兵多么辛劳。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这首反映海军生活的歌曲,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威武雄壮”,而是呈现出一种海南渔歌的风格,曲调悠扬,变换柔美,通过苏小明近乎朗诵的演唱方式,仿佛在观众置身一个安静的军港,走入了普通海军官兵的生活。一夜之间,这首歌轰动全国,人人传唱。
苏小明|那首《军港之夜》,原来竟然会被认为是“靡靡之音”
文章插图
当年,苏小明演唱的一系列歌曲都大受欢迎不过,随着歌曲的走红,争议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认为,这首歌曲太柔了,不符合海军的精神。这样的声音多起来后,有关部门也开始不点名地批评海军政治部歌舞团——这和当时流行歌曲唱法被视为“靡靡之音”也有一定关系。声音传到了开国上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的叶飞耳朵里。叶飞邀请了一些颇有音乐修养的老同志,一起去现场看了海军政治部歌舞团的演出,亲耳聆听了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听完之后,叶飞说:“这首歌反映了部队生活,有海的味道,兵的味道,不错。”他还鼓励苏小明:“只要战士们喜欢,部队喜欢。广大群众喜欢,你就可以大胆地演、大胆地唱!”由此,《军港之夜》的议论风波平息,一代又一代,传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