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突破四亿的前夕
文章图片
说到人口 , 就不得不提起清代翰林院编修洪亮吉 。 早在乾嘉时期 , 此人就严重意识到人口激增的潜在危害 , 可谓中国人口计划的一大先驱 。
明末 , 因番薯由美洲传入 , 中国人口急速飙升 。 乾隆六年(1741) , 全国人口尚约一亿四千三百万 , 到五十九年(1794)竟至三亿有余 。 而人口激增的同时 , 国民生产却远不能跟上需求 , 导致百姓困苦 , 社会动荡 。
乾隆五十八年(1793) , 洪亮吉以论人口与财富的关系为题发表散文《治平篇》 , 轰动一时 。
治平 , 太平盛世也 。
作者认为 , 人们都愿意生活在和平年代 , 如今社会安定一百多年了 , 但人口也增加了二十倍 , 你高祖有十间屋子一顷农田 , 后来娶妻生子 , 子孙再婚配繁衍 , 到你这代 , 二十多口人还住在十间屋里 , 吃着一顷田里产出的粮食 , 这正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
文章图片
随后 , 作者又谦虚地把上述问题归咎于两方面:一是天地 , 说疾病和天灾都会使人口锐减 , 但处于盛世又能咋办呢?其次才提到君臣调剂 , 委婉列举了一些解决办法 , 如遗民、赈济等 。
“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 , 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 , 何况供百人乎 , 此吾所以為治乎之民慮也 。 ”
-《洪北江全集治平篇》
或许是因为乾隆老不晓事 , 或许是嘉庆羽毛未丰 , 亦或是和珅从中作梗 , 试想在那样一个集权高压的年代 , 洪亮吉的言行并没有影响其仕途 。 嘉庆元年(1796) , 他反而由外地入京 , 在上书房成了乾隆长曾孙奕纯的老师 。
但民间亦在盛传 , 该《治平篇》含沙射影 , 有暗示统治阶层手脚过长 , 蛋糕切得太狠 , 致资源分配不均之嫌 。
发泄了情绪还没受到惩罚 , 身居显位的洪亮吉逐渐大胆起来 。 嘉庆三年(1798) , 因各地教徒暴动 , 他又以征邪教疏为题撰文 , 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 , 这次终于惹恼了权贵 , 找个借口回乡避祸去了 。
次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
其一 , 太上皇乾隆寿终正寝 , 上谥号为“纯” , 庙号高宗;
其二 , 在高宗驾崩仅十五日后 , 嘉庆就赐死了权臣和珅 , 大有除旧布新之势 。
不久 , 嘉庆又颁布诏书曰:“广开言路 , 原欲内外臣工 , 各抒所见 , 指陈利毙...如果敷陈得当 , 朕必虚心采纳 , 特加奖擢 , 以风励有位 。 (引《仁宗睿皇帝实录》)”大意就是你们随便提意见 , 提得好朕重重有赏 。
同年 , 因朝廷急于编修《高宗纯皇帝实录》 , 帝师、大学士朱珪就想起了赋闲在家的洪亮吉 , 后者欣然进京 。
据《清史稿·洪亮吉传》:“性豪迈 , 喜论当世事 。 ”话说这人本性如此 , 直言不讳 。 又因他对嘉庆谕旨有过于解读 , 还严重误会了和珅倒台的政治意义 , 不禁又提起笔来 。
康熙时 , 洪亮吉的曾祖洪璟就因文字狱获罪罢官 , 事隔多年 , 洪亮吉这次呈上的又是一本童叟无欺 , 洋洋洒洒的“万言书” 。
略微明智的是 , 由于担心上疏被内廷压住 , 洪亮吉就一股脑儿写了三封 , 分别交予成亲王永瑆、帝师朱圭、大学士刘权之三位挚友 , 希望他们能找机会递上去 。
文章图片
结果呢 , 两位汉臣畏手畏脚 , 谎称见不到皇上 , 而永瑆看都没看就扔给了皇弟 , 这便有了一本《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
话说“万言书”其实只有六千余字 , 但在嘉庆眼中 , 该文讥切朝政 , 疾言遽色 , 不仅把自己批得一无是处 , 还屡次提及父亲乾隆的功绩 , 甚至把雍正、康熙也抬出来赞美一番 , 气的嘉庆当场骂道:“语涉不经 , 全无伦次 , 以小臣妄测高深 , 意存轩轾 , 狂谬已极!(引《仁宗睿皇帝实录》)”
“亮吉以為今日皇上當先法憲皇帝之嚴明 , 使吏治肅而民樂生 , 然後法仁皇帝之寬仁 , 以轉移風俗 , 則文武一張一弛之道也 。 ”
-《乞假將歸留別成親王極言時政啟》
凡事不能太过认真 , 洪亮吉到头才明白 , 所谓的“广开言路” , 的确被自己过度解读了 , 身为臣子 , 指陈利毙看来是越俎代庖了 。
还有和珅跌倒 , 那“吃饱”的终归只有嘉庆一人 , 不是什么纪晓岚、杜小月 , 也不是尔康、金锁和小燕子 , 更不是你洪亮吉或王老吉 , 故断然不能凭此来揣摩皇帝心思 。
- 溥仪|清朝灭亡了109年,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是谁给他们发工资?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王阳明|王阳明: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在两件事上做到自律,注定是人上人
- |李小龙是不是天下第一?妻子在晚年说:有一种对手李小龙很害怕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最后一位仍在世御医,被关28年,出狱后主动上交祖传秘方
- 大清已亡100多年,皇室早不存在,为何还有守墓人?谁给他们工资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包拯经常得罪人,为何还能在26年升官25次?专家:看看他后台
- 被宋仁宗放在心上的3个女人:一个死于宦官,两个爱上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