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荀彧一心忠于汉室,为何他要选择辅佐曹操,而不选择辅佐刘备呢?( 二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荀彧:“然机鉴先识 , 未能充其志也 。 ”意思是说 , 荀彧有远见卓识 , 他明明应该知道曹操的野心 , 却因故没有用自己的“机鉴先识”来实现匡扶汉室的志向 。
陈寿在这里 , 显然是在对荀彧辅佐曹操表达出了不满 。 并且暗示荀彧是贪图曹操给他的田宅俸禄 , 违背了自己的本心 。
裴松之则认为 , 荀彧“亡身殉节 , 以申素情 。 全大正于当年 , 布正心于百代” 。 在裴松之看来 , 荀彧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

荀彧|荀彧一心忠于汉室,为何他要选择辅佐曹操,而不选择辅佐刘备呢?
文章图片
荀彧留在曹操身边 , 只是想要替汉室再争取更多的存活时间 。 最后 , 他也已经完成了忠臣的使命 , 才自杀身亡 。 因此他觉得陈寿的说法 , 是对荀彧的诬蔑 。
唐代的大诗人杜牧 , 也认为荀彧是有野心的人物 。 因为他曾经劝曹操去夺取兖州 , 杜牧骂他这一种强盗行为 。 宋代的司马光则认为:荀彧是一位比管仲更伟大的仁人 。
古人的价值观 , 跟我们如今的人差别很大 。 不要说是古今的区别 , 即使是从三国到唐代 , 已经过去四、五百年 。 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 , 所以先贤的很多行为 , 后人不能理解 。
比如像某个姓柳的人“坐怀不乱” , 是真实存在过吗?再比如赵氏孤儿里面的程婴 , 牺牲亲生儿子的性命 , 去救别主人的儿子 , 真的可取吗?这些事情 , 其实都存在着争议 。
荀彧牺牲了自己的名誉和生命 , 只为换得汉室几年的苟延残喘 , 这一点在许多人看来 , 仿佛是毫无意义的 。

荀彧|荀彧一心忠于汉室,为何他要选择辅佐曹操,而不选择辅佐刘备呢?
文章图片
因此 , 他们宁愿相信陈寿的说法 , 认为荀彧在匡扶汉室这个问题上 , 可能是中了曹操的“糖衣炮弹” , 中途有过摇摆 。 等到他醒悟过来的时候 , 已经太迟了 , 所以他只能选择殉道而亡 。
结语
在荀彧的为人问题上 , 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相信裴松之和司马光的说法 。
其实 , 荀彧一直都是汉室的忠臣 。 他当时投靠曹操 , 并不是想要去改朝换代 。 当群雄四起之时 , 为了让汉室能够延续下去 , 他只能选择一股他可以掌握的力量 , 再给汉室争取时间 。
这一股力量不能太大 , 因为太大了就轮不到他把握了 。 当然 , 这一股力量也不能太弱 , 因为太弱了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
基于当时的情况 , 袁绍、袁术的势力太大 , 他不容易掌握 。 而刘备又太弱了 , 他的势力在当时还没有成形 。 因此 , 荀彧只能选择曹操 。
事实证明 , 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 , 荀彧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 曹操非常器重他 , 可是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物 。 荀彧势单力孤 , 空有智慧 , 手中却没有掌握一兵一卒 。

荀彧|荀彧一心忠于汉室,为何他要选择辅佐曹操,而不选择辅佐刘备呢?
文章图片
荀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因此伏皇后欲刺曹操的时候 , 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声 。 伏皇后事败 , 曹操、荀彧也不撕破脸皮 , 他们继续互相利用 。
荀彧|荀彧一心忠于汉室,为何他要选择辅佐曹操,而不选择辅佐刘备呢?】曹操动用“糖衣炮弹” , 对荀彧进行了笼络 , 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 。 此时 , 刘备已经崛起 , 但是荀彧没有机会回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