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从重家世的择婿观便可见一斑

南朝时 , 南豫州刺史侯景想娶当时的望族王氏、谢氏家族之女 , 梁武帝认为:“王、谢门高非偶 , 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 ”
王氏、谢氏两家门第太高 , 并非侯景可以匹敌 , 可见当时士族在择婿时注重门第 , 多不与出身低微者联姻 。 自南北朝延续而来的唐代旧士族 , 在择婿时门第观念同样延续着前人的价值观 , 很多新士族的择婿观也很看重门第背景 , 仅凭这一点 , 就能凸显出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 。
唐代的旧士族 , 指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在唐代的延续与遗存 , 是综合南北各地域的士族旧门形成的 。 唐代承袭魏晋遗风 , 社会尚阀阅 , 婚姻重门第 。 “民间修昏姻 , 不计官品而尚阀阅” , 可见唐人在婚娶时不论官品大小 , 只论阀阅高下 , 婚姻门第观念极为兴盛 。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 , 旧士族在择婿时同样带有门第观念 , 阀阅、门第成为他们择婿时的重要标准 。

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从重家世的择婿观便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
1、旧士族择婿重家世门第的表现
旧士族择婿时对对方家世门第的考量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 , 对方家族是否为族望清美的高门甲族;其二 , 除了考量对方家族的门望高低 , 旧士族在择婿时还会考量双方家族是否门第相当 , 地位相匹;其三 , 旧士族在择婿时还会考量对方是否同为旧族或者与这一旧族之间的联姻关系 。 旧士族择婿时注重家世门第 , 除了表现为择婿时选择同等出身的旧士族外 , 还表现为择婿时排斥新进士族 。
2、旧士族重家世门第择婿观的特点及演变
通过对前文所列唐代旧士族重家世门第择婿实例的分析可知 , 唐代旧士族重家世门第的择婿观还有以下特点:

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从重家世的择婿观便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
其一 , 五姓士族形成联姻圈 , 五姓士族择婿时多在圈内进行选择 。 其二 , 除排斥新进士族之外 , 旧士族在择婿时还存在排斥族望低于自己家族的旧士族的现象 。 其三 , 五姓士族择婿时重家世门第 , 对仕宦品级似乎并不重视 。 其四 , 唐后期有五姓士族不愿嫁女于皇室的情况存在 。
唐前期 , 承袭魏晋以来社会尚阀阅之风 , 时人婚姻重视郡望与门第 。 唐代旧士族作为魏晋士族的遗存 , 婚姻门第观念极盛 , 在为其家族的在室女性择婿时极为重视郡望与门第 , 因此择婿时多在旧士族内部选择 , 排斥新进士族 。
高宗、中宗时期 , 关于五姓旧族的禁婚令仍然存在和更新 。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 , 旧士族在为家族中的在室女性择婿时极为重视家世门第 , 排斥新士族 , 多愿将女儿嫁入“籍望清华”的旧士族之家 , “长自华宗 , 伉于高族”是对唐前期旧士族女性出身以及婚姻的最好说明 。

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从重家世的择婿观便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
尽管科举制度使得旧士族走向衰亡 , 门第观念也随之开始消亡 , 但社会观念的变化往往具有滞后性 , 因此唐后期门第观念仍然残存 , 时人重门第的择婿观并未完全被重才华科名等择婿观取代 , 因此旧士族重门第的择婿观也一直存在 。
唐代社会尚阀阅、婚姻重门第 ,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 , 唐代新士族在择婿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门第观念 。

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从重家世的择婿观便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
1、唐代不同时期新士族择婿重家世门第的表现
唐前期 , 受魏晋以来阀阅之风的影响 , 唐人婚娶时极为重视郡望与门第 。 新士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统治阶层、获取政治地位之后 , 开始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 因此通过联姻的方式极力攀附旧士族 , 故而这一时期新士族择婿时极为注重门第 , 多将女儿嫁入旧士族之家 。
唐前期 , 有平定天下之功的新进士族在进入政治权力中心之后 , 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 便开始“纳货旧门” , 与旧士族联姻 , 甚至“以买婚为荣” 。 唐中后期 , 随着旧士族的日渐衰落 , 婚姻门第观念对时人择婿观的影响开始减弱 , 新士族择婿重门第的实例较前期有所减少 。

唐代士族眼中的门当户对,从重家世的择婿观便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
2、新士族重家世门第择婿观的特点及演变
唐前期 , 婚姻门第观念兴盛 , 刚刚兴起的新士族急于获得社会地位与当时社会的认同 , 因此极力攀附旧士族 , 甚至不惜向旧士族输送大量的陪门财 。 但到了唐中后期 , 门荫入仕逐渐被科举取士所取代 , 旧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逐渐丧失 , 因此逐渐走向衰亡 , 而新士族势力逐渐崛起 , 新士族与旧士族的联姻逐渐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