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


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

从古到今 , 任何政权的巩固和延伸 , 都与其武装力量的培养和掌控有绝对关系 , 毕竟 , 枪杆子里出政权 , 没有军事武装力量的支持 , 任何政权都摇摇欲坠 , 随时会被取代;相信这样的片段 , 在古装剧里经常出现 。
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一个问题 , 在清代的士兵服装设计里 , 有的士兵上衣前后是印的“兵” , 而有的则是印的“勇” , 是电视剧组搞错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电视剧没那么严谨!
其实不然 , 两种服装的士兵都没有错 , 剧组也没有偷懒 , 历史上的清政府部队 , 的确有“兵”和“勇”两种军服区分 , 当然 , 这显然是两类完全不同属性的部队 , 其待遇也各不相同 。
先说衣服上印有“兵”字样军服的部队 。 当年清军入关 , 覆灭明朝的是时候 , 就是清军八旗军的编制 , 这样的部队可谓是“根正苗红 , 血统纯正” , 基本上满族后裔 , 从小擅长骑射 , 可以说是一群“马背上长大的兵” , 这样的部队 , 不仅服从意识强 , 民族界限意识强 , 而且忠诚度高 , 完全服从满清的领导和指挥 , 从指挥官到士兵 , 跟当时的汉族军队相比 , 更让满清统治者放心 。
不仅如此 , 虽然清军入关后 , 开始将“满汉一家 , 天下一统”的概念 , 全国推行 , 但作为八旗军麾下的部队 , 当年打下大清江山的队伍 , 传统一定要保持 。 所以这支队伍依然坚持采用在蒙古草原上的训练方式 , 骑兵为主 , 永远作为主力冲锋在前 , 步兵为辅 , 协助火炮、弓弩、后勤、运输等作战力量 。
接下来说到衣服上印有“勇”字样军服的队伍 , 则兵源层次就低一些 , 主要是遇到大规模战争军队扩充 , 或者日常街道、城镇内外治安维护等需要 , 临时从民间各处征集来的 , 不仅人员素质相差较大 , 而且大多数都没经过什么专业的军事训练 , 都是属于以农耕或手工业为主要生存基础的普通民众 , 所以整体作战能力都会比八旗军队伍要低很多 。
虽然身穿“兵和勇”两种军服的部队都为清朝政府效力 , 军服也仅有一字之差 , 但其双方各方面的差距极大 ,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 其实“勇”字部队的官兵只要作战勇猛 , 或指挥能力突出 , 都有机会转为八旗军正规部队里的一员 , 如果运气好 , 还能平步青云 , 一路高升 。
当然 , 这种概率是微乎其微 , 因为 , 满清官僚对汉族人是随时压榨和防范 , 生怕汉族人掌握政权或兵权 , 所以 , 在清朝的历代皇帝在位期间 , 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 , 一直都没停息过;仗打到最后 , 还是穿“兵”字军服的八旗子弟兵 , 更容易获得升迁 , 而身穿“勇”字军服的民间征集队伍 , 基本上就是个临时炮灰的作用 。
当然 , 到了清朝后期 , 随着八旗子弟的逐渐腐化堕落 , 整个八旗军部队的作战能力直线下降 , 加上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 , 世界列强不断从海上来犯 , 为了组建大清海军 , 需要大量熟悉水性的士兵 。
在内陆出生 , 马背长大的八旗军子弟 , 自然不擅长舰船指挥和海上作战 , 为了迅速形成海上战斗力 , 所以在组建清朝海军的时候 , 破例招募了大量福建、浙江一代的原住民 , 和少量“勇”字军的八旗军子弟混编在了一起 , 但海军指挥系统大部分依然是八旗子弟贵族后代 , 如此腐败肤浅的官僚体系 , 也是清朝走向衰败和覆灭的根源所在 。
【清军|清朝军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各方面差距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