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读书吧,读出只属于你的人生获得

读书日|读书吧,读出只属于你的人生获得】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当天,《朗读者》制作人董卿携《朗读者》第三季而来,与腾讯新闻合作开启了“423朗读接力”直播活动,在北京、上海两地邀请多位朗读者开展了4小时23分的朗读接力活动。同时,《朗读者》节目在微博平台邀请了冯骥才、秦岚、毛不易等一众嘉宾参与#人人都是朗读者#活动。在诸位嘉宾的书籍朗读中,书本的芳香溢出屏幕,在“423朗读接力”活动现场,董卿也首次透露,《朗读者》第三季将在今年五月回归。董卿在“423朗读接力”活动现场“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人需要它,还有很多人对它怀抱着期待。”在谈到促使她去做第三季节目的动力时,董卿这样说道。翻开厚重的书卷在这个移动化的时代是个突兀的场景,每一年大家都震惊于我国平均阅读书本数量的稀少,但大多数人在惊骇之后仍旧是行色匆匆走过。又到了一年读书日,书页翻动的声音仍旧悦耳,阅读的方式也在延伸扩展。2019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为“你读我听”,阅读早已不再限于视觉,移动端有声阅读的流行让更多人从声音中获得书本知识,阅读形式的多元化推动着文本内容传播。2017年《朗读者》第一季节目上线,“访谈+朗读+轻解析”的模式下,嘉宾们的人生故事与朗读的文本融合,文辞在嘉宾们的人生故事与声音中带给观众更具体真实的感动,节目的播出掀起了一阵全民阅读的风潮。嘉宾们阅读过的书目被争相购买,大量网友因节目而与某本书结缘,《朗读者》的精彩访谈也集结出版受到高度好评,节目打造的视听盛宴引领观众重新走入纸质书的宁静世界。朗读,在这个春日,再次从风中送来书本的细语。“艺术中没有超越,只有区别”“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是过一些演员”“我,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的目的地,一定得靠着跑步才能到达”……嘉宾们声音朗朗,将动人字句送至每一个观众眼前。在读书日的氛围里,新媒体端的阵阵朗读声,让网友们沐浴在《朗读者》曾经传递,也将继续传递出的温暖充盈的力量与情感中。#人人都是朗读者#嘉宾冯骥才#人人都是朗读者#嘉宾龚俊眼科医生姚晓明在北京坊朗读亭朗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此次“423朗读接力”活动中,致力于角膜捐献公益事业的眼科医生姚晓明在北京坊朗读亭朗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盲人李东辉朗读了同样身患残疾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人生与书籍,再一次于声音中交融,述说背后每一个动人的故事。2020年10月,在疫情肆虐后的那个秋天,《朗读者》第三季在北京、武汉、厦门三个城市开展了“一平方米”朗读亭直播的先导活动。节目借助新媒体升级、主题升级等,从“一个人,一段文”转换为“读天地人心”,在一平米的朗读亭里,“人人都是朗读者”,普通人的生活也成为读本,直播这一新媒体形式传播了每一个平凡的声音叙述出的独特人生故事。董卿说,朗读亭就是分布在社会中的“情感采集器”。所有人带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人生感悟与阅读体会在朗读中传达可贵的情愫。真挚感情的表露也是《朗读者》舞台能够带给观众无限感动的原因,书本中的字句在不同的人生里跳跃出不同的乐曲,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于阅读的热爱。对于《朗读者》来说,从朗读出发,永远不变的是对当下复杂世界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它仍将指引着每一个观众在触碰纷繁世界中抵达内心安宁。距离上一季《朗读者》播出已经过去了近3年,在去年的“一平方米”预热活动中,《朗读者》大胆尝试直播形式,将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实现了与观众的亲密互动,也弥补了第一季时董卿对于走进朗读亭表露心声的普通而努力的人的歉疚。天南地北的生命之声汇聚到此刻,作为文化类综艺顶流的它将带着全新的面貌和熟悉的感动再次归来。你还会爱TA多久?这要探究一档节目的生命究竟能有多长。创新,是每一段生命保持朝气不可忽略的话题。离别了近三年的《朗读者》,从大屏幕电视节目到小屏幕新媒体直播,采取多种呈现形式,在多平台联动传播,它在媒体融合传播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董卿也透露,本季《朗读者》在内容上也做出了新的尝试与调整,比如将从前每一期节目的主题词变为了一个命题,有词到句的变化旨在引发更多角度、更多人的思考。而节目也将走出演播厅,走进嘉宾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内容场景化,从更入微的视角体味嘉宾们一字一句的真切内涵。如同法国梧桐的落叶一样,一别数年的《朗读者》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向阳而行,向光而行。这一季的《朗读者》将告诉所有热爱它的人,循着时代的每一个脚步坚定前行,每一个路口都是人潮涌动,阳光温暖的地方,也将收获观众“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的爱。让我们共同期待酝酿在四月,将馥郁在五月的新一季馨香朗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