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从杨修、华佗、祢衡等才子之死,洞见正史中的曹操

前言:在上篇文章中 , 我给大家介绍了三个人 , 即孔融、许攸、娄圭 , 并分析了他们被曹操杀害的原因 。 其实 , 历史上曹操杀害的人 , 远远不止他们三个 。 在这篇文章中 , 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另外三个人 , 即杨修、华佗、祢(mí)衡 , 并给大家分析他们被曹操杀害的原因 。 相信看完后 , 大家会对曹操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
一、杨修之死

曹丕|从杨修、华佗、祢衡等才子之死,洞见正史中的曹操
文章图片
杨修剧照
杨修这个人 , 想必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 我们在中学课本里面 , 也学习过有关杨修的文章 , 老师给我们仔细地分析了杨修的为人 , 什么刚愎自用、恃才傲物呀 , 几乎所有不好的成语都能往他身上套 。 老师也给我们说过 , 正因为杨修的那种性格 , 才导致他被杀的命运 。 这从侧面上 , 也衬托出了曹操疑神疑鬼、残忍暴虐的性格 。 那篇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低调 , 千万不可像杨修那样 , 仗着自己有点才华 , 就耍点小聪明 , 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那么 , 历史上的杨修被杀 , 真的是因为他骄傲自满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 首选还得介绍一下杨修 。
杨修生平简介
杨修 , 字德祖 , 他的家庭背景极好 。
有多好呢?
他的父亲叫杨彪 , 当过司空、司徒和太尉;他的祖父叫杨赐 , 当过司空、司徒和太尉;他的曾祖父叫杨秉 , 当过太尉;他的高祖父叫杨震 , 当过司徒、太尉 。
也就是说 , 杨修的祖上 , 有四个人都位居三公 。
按理说 , 杨修出身在这样的家庭 , 身上肯定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 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 , 看不起他人 。
但是杨修没有 。
按照《魏略》的说法 , 杨修是才华横溢 , 而谦虚恭敬(谦恭才博) 。 曹植 , 曹操的第三位儿子 , 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 被评为"建安七子"之一 , 也非常欣赏杨修 , 经常跟他互通书信 , 对他大肆夸赞 。 自曹丕以下的人 , 都争相跟杨修交友(自魏太子以下 , 并争与交好) 。
既然如此 , 曹操为何要杀他呢?

曹丕|从杨修、华佗、祢衡等才子之死,洞见正史中的曹操
文章图片
曹操剧照
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 , 杨修死于"夺嫡之争" 。 他们认为 , 杨修站错了对 , 不该站在曹植这边 。 曹操将王位传给曹丕后 , 害怕曹植、曹丕两兄弟会争个你死我活 , 更害怕杨修会给曹植出坏主意 , 于是就把杨修给杀了 。
不要说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这样认为了 , 就连杨修自己 , 也是这样认为的 。
杨修死前 , 对好友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固以自以死为晚 。 "
而杨修说这个话的背景 , 是此前他跟曹植来往密切 , 受到了曹操的怀疑 。
但是易中天先生不这样认为 , 他觉得杨修不是死于"夺嫡之争" 。 易中天先生说 , 杨修是帮助过曹植 , 但是他并不是曹植的"死党" , 跟曹丕的关系也不差 。 据《典略》记载 , 杨修曾送给曹丕一把剑 。 曹丕很喜欢这把剑 , 经常佩戴它 。 等到曹丕当了皇上后 , 在洛阳的时候 , 还老是佩戴那把剑 。 有一次 , 曹丕出宫 , 追思起了杨修 。 只见曹丕拿着剑 , 回头对身边人说道:
这就是杨修当年说的王髦的剑 , 王髦如今在哪里呢?
后来曹丕找到了王髦 , 送给了他一些谷物 。
由此可见 , 杨修跟曹丕的关系 , 也是蛮好的 。
所以易中天先生就断定 , 杨修不是死于"夺嫡之争" , 曹操是为了自己 , 才杀死杨修的 。
是呀 , 杨修是聪明 , 但是他有的只是"小聪明" 。 杨修作为曹操手下的文员 , 经常不老老实实地呆在办公的地方 , 而是提前把需要写的东西写好 。 等到曹操问的时候 , 直接交出答卷 。 刚开始 , 曹操还觉得很正常 。 可是一来二去 , 曹操找出了其中的原因 。
毫无疑问 , 那刻曹操的内心是愤恨的 。 他曹孟德 , 何许人也?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 岂容他人知晓?
所以 , 等到时机成熟 , 曹操就要了他杨修的命 。
可怜的是 , 杨修死到临头 , 都不知道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
二、华佗之死

曹丕|从杨修、华佗、祢衡等才子之死,洞见正史中的曹操
文章图片
华佗剧照
华佗 , 子元化 ,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 他博古通今 , 上知天文 , 下晓地理 , 尤其精通医术 , 当时有很多人都很佩服他 。 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说法 , 是:
"游学徐土 , 兼通数经 。 "
"晓养性之术 , 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 又精方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