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相声行业发展道路有些跑偏之后,小品行业也有跑偏的趋势,不仅网络段子化和相声行业同样严重,还出现了相声行业没有的“喜头悲尾”模式,让众多喜剧爱好者大跌眼镜。
就因为相声和小品两个行业接连拉胯,才给了脱口秀行业成长的空间,如果说相声行业风格跑偏越来越像二人转还可以找德云社那些流量艺人理论理论,小品风格跑偏该找谁呢?谁是始作俑者?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一、肯定不是春晚
有些网友将小品“喜头悲尾”模式的起源归咎于春晚,这其实是不恰当的,人家春晚从一开始就主推的是正能量作品,你可以通过正向颂扬正能量,也可以通过反讽和揭露弘扬正能量,总之,人家春晚从来没希望大年三十晚上全国观众跟着演员一起哭。
而且,春晚有接近四十年历史,但小品界的“喜头悲尾”模式大行其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这肯定不是春晚的锅。
那小品界的“喜头悲尾”模式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二、小品的“返祖”现象
小品本身起源于戏剧学院的课堂,是表演专业学生学习和排练的产物,原来的小品就是看剧情设计和演技,有点儿类似现在的综艺《我是演员》。
当然,在表演系学生们的小品里,悲剧是比较容易出效果的,喜剧不仅难度较大还显得有些浅薄,因此悲剧在小品里本身占比就比较高。
比如经常以喜剧演员形象出现在影视剧里的傅彪,他当学生时就曾设计过一个很牛的小品《上坟》,一个人,坐在一座“坟头”前,点燃两根烟,一根自己抽,一根放在“坟头”上,默默抽完。没有台词只有表演,催人泪下。
所以,小品界出现的“喜头悲尾”和相声界的二人转化还是有本质不同的,相声界那是借鉴了二人转的搞笑模式,小品的“喜头悲尾”本身也有返祖的成分。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三、开心麻花的带头作用
笔者认为,近几年小品界的“喜头悲尾”模式走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欢乐喜剧人》第一季,尤其是开心麻花的系列作品。
在那届喜剧综艺里,开心麻花不仅夺冠还拿出了多个极其经典的作品,比如《热带惊雷》、《超能英雄》、《爸爸爸爸爸爸》和《小偷在哪儿》等。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这几个喜剧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喜剧开头,悲剧或者接近于悲剧结束,《热带惊雷》中魏翔向妈妈告别的场景,《超能英雄》中各位超能英雄的落寞背影,《爸爸爸爸爸爸》结尾寻找孩子的眼泪,《小偷在哪儿》中卓别林的无奈和辛酸等等,都非常让人感动甚至为之潸然泪下。
但是,哭归哭,你还不能将开心麻花这些作品简单归于“喜头悲尾”系列,因为开心麻花是一个话剧团队,人家的小品本身带有比较浓厚的话剧色彩,因此相对于普通小品来说比较有内涵也比较高级,站着就把笑给搞了,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结尾,非常棒,堪称小品界的奢侈品和高端货。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在开心麻花的带动下,《欢乐喜剧人》第一季中的其他演员也有类似的“高级货”作品问世,比如小沈阳团队从韩国“借鉴”来的《新上海滩》同样结尾催人泪下,乔杉修睿的年代剧也是如此,后来宋小宝团队还“借鉴”了乔杉修睿一回。
所以,笔者认为,国内小品界的“喜头悲尾”模式最早应该是从开心麻花开始的,他们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只不过,一开始大家的目标是学习开心麻花,让自己的喜剧作品更有内涵,显得更高级。
然而,到了最后包括开心麻花在内的从业人员创作水平越来越拉胯,才出现为了悲而悲的“喜头悲尾”模式。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四、《你好,李焕英》的示范效应
提到“喜头悲尾”模式,虽然大多数小品演员都是向开心麻花学习,但真正让“喜头悲尾”形成规模化效应的则是大碗娱乐贾玲在2016年的小品《你好,李焕英》。
这个小品的设计和开心麻花那些卓别林等高级货不一样,开心麻花的目标是有内涵和发人深思,而《你好,李焕英》从设计开始的目标就是笑中带泪,也就是冲着悲剧结尾去的。

热带惊雷|小品“喜头悲尾”模式源头在哪儿?开心麻花起到了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