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红军纵队司令,后中途叛变,彭老总: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前言:
在礼仪之邦的中国 , 有一句古话叫“滴水之恩 , 当以涌泉相报” , 这句古话中所说的“恩” , 分为以下几大类:成长中父母的养育之恩、遇险时贵人的救命之恩、学习时良师的培养之恩、社会中上级的提携之恩 。
在这几大恩情中 , 尤以养育之恩 , 最为受到人们的称颂 。 从古至今 , 关于恩情 , 也产生了非常多感人的故事 , 例如唐朝伟大诗人孟郊 ,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亲情 , 写下“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句 。 再比如 , 开国上将许世友在生命最后时刻 , 表达了“活着尽忠 , 死了尽孝”的愿望 , 希望葬在老母亲身边为母亲守坟 , 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

他曾是红军纵队司令,后中途叛变,彭老总: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文章图片
类似这样的恩情故事还有很多 ,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将领却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 他在红军时期 , 被彭老总视若己出 , 当成“养子”一样培养 , 一路从一个勤务兵成长为红军高级将领 , 还一度担任红军纵队司令 。
然而随着职务的不断升高 , 他的思想却逐步滑坡 , 后来竟然拉着一个团叛变投敌 。 彭老总得知自己一手培养的得力干将 , 竟然沦落为叛徒后 , 咬着牙怒斥说:子不如父 , 甚为可耻!

他曾是红军纵队司令,后中途叛变,彭老总: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文章图片
那么这位让彭老总雷霆大怒的“叛将”是谁呢?他的名字叫郭炳生 。
特殊情谊:老班长的救命之恩
大家都知道革命的道路上 , 既充满阳光 , 也隐藏着危险 , 而彭老总的革命之路 , 也是如此 。
在彭老总走上革命的早年岁月里 , 有一次 , 他还差点丢掉性命 。 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在1921年8月 , 当时彭老总还在湘军中担任连长 , 正率领所部在华容、南县一带执行驻防任务 , 而在当地有一个叫欧盛钦的地主 , 仗着自己势力大 , 肆意欺压百姓 , 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
一天 , 欧盛钦的恶行传到了彭老总的耳朵里 。 从小就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的彭老总 , 于是就带着3名进步士兵 , 秘密执行了一次“斩首行动” , 将该恶霸地主秘密处死 。

他曾是红军纵队司令,后中途叛变,彭老总: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文章图片
这本是一件惩恶扬善的义举 , 然而不幸的是却被一些小人告发 。
随后不久 , 彭老总不但丢了湘军连长的“乌纱帽” , 还被列入了抓捕名单 ,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
不幸中的万幸是 , 由于彭老总在军中威望很高 , 抓捕的他士兵 , 在途中故意“放水” , 使他逃了出来 。
然而 , 彭老总这次虽然死里逃生 , 捡了一条命 , 但是官兵们的搜捕却在继续进行 , 躲到哪里才是安全之地呢?彭老总在脑中反复思考 , 想到了一个人 , 此人就是郭得云 。
在初入湘军时 , 彭老总和郭德云正好在一个班 , 郭德云则是他的第一任班长 , 两人性格相投 , 亲如兄弟 。
想到这里 , 彭老总决定到郭得云家中避难 。 一到郭家 , 彭老总即说明来意 , 郭得云二话不说当即答应 。
就这样 , 在郭得云的保护下 , 彭老总暂时躲过了官兵的搜捕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 考虑到郭家周围人多眼杂不安全 , 郭得云又亲自安排 , 将彭老总护送到自己的外甥家住下 。
后来 , 随着风声逐渐平息 , 躲藏多日的彭老总 , 决定前往广东另谋发展 , 而出发前 , 郭得云又将自己修鞋挣来的钱送给彭老总 , 作为路上的盘缠 。
对于老班长的救命之恩 , 彭老总时刻铭记于心 , 一直想要报答 。
好友托孤:彭老总视若养子
1922年 , 郭得云因病离世 , 临终前他将自己14岁的儿子托付给彭德怀帮忙照管 , 这个孩子就是郭炳生 。
对于“老班长”的临终嘱托 , 彭老总当场答应 。 考虑到郭家孤儿寡母、生活困难 , 重情义的彭老总决定承担起“父亲”的角色 , 亲自将好友的儿子抚养长大 。
此后 , 彭老总不但把郭炳生接到自己身边 , 还亲自出学费 , 送他外出求学 。 郭炳生学成毕业后 , 当时已担任湘军营长的彭老总 , 又将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当勤务兵 。 后来 , 彭老总又带着郭炳生 , 一起发动平江起义 , 走上革命的道路 。

他曾是红军纵队司令,后中途叛变,彭老总: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文章图片
此后的几年 , 在彭老总的亲自栽培提携下 , 郭炳生进步很快 , 军事才能不断提升 , 历任红五军纵队司令、红八军六师师长、红五军二师师长等职,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一名高级将领 。 而彭老总 , 也将其视为自己的得力干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