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两次挑衅苏联,却被苏军痛殴,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

作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的关东军 , 是日本军界“北进”论的实际推行者 , 而苏联在远东的兵力正是其北进的重大障碍 。 于是关东军便积极利用日、苏两军的冲突事件对苏军的武装实力进行试探 , 进而为将来的进攻做好必要的准备 。 张鼓峰事件、诺门罕事件就是日军试图试探苏军实力而与苏军在中苏、中蒙边境进行的两次军事挑衅 。

日本关东军两次挑衅苏联,却被苏军痛殴,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
文章图片
日军炮击张鼓峰
一、张鼓峰事件
张鼓峰位于中、朝、苏三国交界处 , 是一个海拔只有150米左右的高地 。 由于该地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因此 ,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后 , 就由关东军对该地区的形势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 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侵略苏联 。 为了夺取这个高地 , 日军制造了所谓的“边界线不清”的理由 , 并以此挑起“边境争端” , 企图以武力夺取这一高地 。
1938年6月13日 , 由于苏联内部肃反扩大化 , 远东地区长官留希科夫大将由苏联逃到伪满洲国的珲瑃 , 于是苏联决定在香山洞一带加强戒备 , 调整边防部署 。 关东军侦知后于7月上旬把这一情况“通报给朝鲜军、珲瑃驻军及珲瑃特务机构 , 由这几个部门共同监视张鼓峰地区的苏军活动 。
1938年7月7日 , 日本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截获远东苏军一份密码电报 , 其中提到“务必向香山洞(张鼓峰东北约12公里)西侧高地部署兵力” 。 日本当局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挑起边境武装冲突 , 认为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 , 试探一下苏联的反应 , 也向德国伙伴表明反苏、反共的决心 。

日本关东军两次挑衅苏联,却被苏军痛殴,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
文章图片
战斗中的苏军
于是在1937年7月16日开始 ,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对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下达命令:可在边境附近集中所属部队 。 到7月29日 , 日军在边境集结了第19、15、20共3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联队、一个机械化旅团等 , 总兵力共有38000多人 。
在30日夜到31日 , 日军开始进攻 , 张鼓峰事件爆发 。 到8月9日苏军几乎全歼投入战斗的日军 。 于是在10日 , 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向苏联政府提出了谈判的建议 。 11日 , 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
在这次军事冲突中 , 双方投入的军事力量分别是:苏联投入15000多人、1014挺机枪、285辆坦克 。 日军投入的兵力不足7000人 , 大炮37门 , 没有坦克、飞机参战 。 也就是说在兵力和火力的支援上 , 苏军占据压倒优势 。
日本关东军两次挑衅苏联,却被苏军痛殴,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由于苏军坚持自卫的原则 , 日军也不敢扩大事态 。 在停战后划定边界线的谈判中 , 日军第19师团所属各部队很快撤出直到停战时死守的战线 , 这等于战争结果是日方从政治上完全放弃了自己对边境线的主张 , 而苏军则完全控制了日军在实现停战时所维持的战线 。

日本关东军两次挑衅苏联,却被苏军痛殴,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
文章图片
张鼓峰事件
张鼓峰事件以日军的挑衅的失败而告终 , 日军损失严重 , 伤亡总达3100多人 。 其中日军第19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 , 伤亡达1440名 , 其中战死526名 。
通过这一次军事冲突 , 日本领教到苏联远东地区军事实力要比原先估计的强大 , 对苏联作战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 同时 , 也搞清楚了苏军只收复边境线地区 , 并没有扩大战线 , 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图 。 于是日军全力以赴进行广州、武汉战役 , 扩大侵华战争 。
二、诺门罕事件
1938年10月 , 日军攻占武汉、广州之后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日本开始调整其侵略方针 。 日军参谋本部便在1938年秋至1939年间着手制订了代号为“八号作战计划”的对苏战争计划 , 致使远东地区的形势日趋恶化 。
到1939年夏 , 日本关东军人数在中国东北己增至35万 , 配备有1052门火炮、385辆坦克和350架飞机 。 苏联政府也在1939年初发表正式声明:“我们将像保卫我们本国边界一样坚决地保卫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界” 。 苏联远东军的兵力也从1937年7月的8.3万人增加到1939年上半年的34.5万人 , 飞机、坦克、大炮的火力配备也有很大的加强 。

日本关东军两次挑衅苏联,却被苏军痛殴,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
文章图片
诺门罕事件中的日军
1939年5到8月 , 日苏之间终于又再次爆发了边境的军事冲突——诺门罕事件 。 而这次事件实际上是日本关东军和苏蒙军的一场局部正规战争 。 并且无论空战或坦克战 , 在当时的世界军事史上 , 都是空前的 ,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