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投票”被叫停,选秀综艺该冷下来重做选择了
文章插图
选秀综艺必然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选秀综艺短期内是否还会继续,以及涉及到的偶像产业会如何发展,将成为行业该重新思考的新问题。
读娱 | yiqiduyu
文 | 稻草人
伴随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选秀综艺又一次进入到了发展冷静期。
文章插图
《通知》中提到,网络综艺节目中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严禁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以“花钱买票”“集资打投”等形式进行数据造假,干扰节目选拔。
可以说,官方的声音决定了选秀综艺必然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选秀综艺短期内是否还会继续,以及涉及到的偶像产业会如何发展,也都成为了行业该重新思考的新问题。
1
偶像产业认知畸形,选秀成粉丝消费力“试金石”
“倒奶”事件带来的关注点不该是谁在倒奶,而是选秀综艺背后多方过分逐利价值观的投射。
平台用内容带动商业化转化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到品牌方的“关注”,从而推出了“买奶获取更多投票”这样的规则,是平台想要从品牌方获得更多利的结果。
品牌方从原本的冠名赞助等形式升级到“奶票”这样的模式,是不满足于品牌价值营销,更想要实现直接销量转化的逐利结果。
文章插图
粉丝参与到买奶打投这个游戏中,虽然是无路可走,但其实也是对偶像排名这一名利的追逐,“我的爱豆这么好必须比别人更强”的粉丝心理,在选秀节目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释放。
冷静来看,平台、品牌、粉丝三方的“逐利”并不是因选秀节目才出现,而是各自立场下的“原始驱动”,选秀节目通过模式的设计完美地承接了三方的利之所求,进而触发了三方更迫切的过分逐利。这种对不良价值观的放大,才是当下选秀节目最大的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正因为选秀节目能够承接多方的逐利追求,也使其成为了偶像产业最关键的一环——它不仅能生产偶像,同时也成为了偶像这一“商品”的“品质检测”门槛。换句更易理解的话,就是选秀节目决定了什么样的偶像才值得这个产业继续培养。
目前的偶像产业本身就有着不够健康的短视认知——能给公司带来更多商业收益的偶像才是好商品,这很可能是作为发展初期的产业注定要经历的时期,哪怕是在还没出现“101”系选秀节目的时期,做出SNH48的丝芭文化也是秉持着这样的认知来进行偶像培养。
文章插图
而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生产偶像的选秀综艺,也自然承担起了“产业商品”筛选的责任,用花钱打投的规则筛选出粉丝有较强消费力的偶像,因为只有这样的偶像才能供偶像产业继续开发,更快速、轻松地实现商业回报。
结果就是整个偶像产业的认知畸形由粉丝群体来埋单。粉丝希望自己的偶像是最好最优秀的心理没有错,但偶像产业给予了粉丝参与到偶像成长的机会,他们花的每一分钱、每一份力都得到了偶像排名、代言数量、曝光机会等等可量化的直接反馈,促使他们更多的投入资金与精力,这正是粉丝经济的运行逻辑,也是整个偶像产业不健康的根本原因。
2
偶像产业不健康生态到了改变的时刻
那么偶像产业应该什么样?
偶像产业的诞生是市场上需要偶像的存在,所以问题就可以简单化回到产业的开端,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是吸金能力强的,还是能够给市场带来信念感,让他们能够效仿能够追随的?答案不言而喻。
目前偶像产业的问题就在于过分关注偶像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他们带给市场的精神价值,或者说,通过各种可量化的数字成绩将偶像的商业价值转化为粉丝群体认知中的精神价值。粉丝看到喜爱的偶像专辑卖的更多、代言接的更多、综艺上的更多,得到了自身的情感满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花钱、花精力为偶像拼到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帮助偶像成长,这也使他们进一步获得满足感。
而这也带出了粉丝对偶像的“精神绑架”,因为粉丝的付出才让偶像有了更多的收获,所以偶像需要对粉丝负责。这种逻辑虽然已经逐渐被部分粉丝摒弃,但仍然流行于市场上,这是偶像产业忽略放大偶像精神价值的结果,自然也已经为偶像产业带来了反噬。
- 地狱和天堂真的存在?植物人苏醒后凭记忆画出地狱模样,十分诡异
- 霸气的3星座女,既可以惯着你,也可以分分钟“换”了你!
- 泰国特色“伴游”,服务周到价格低廉,却不喜欢中国游客
- 外国大叔发明“人力飞机”,不耗油不费电,还能燃烧点脂肪?
- 2200斤的“猪王”现身温州,活到9岁,一生躲过4劫,最终遁入佛门
- 人类首次害怕“黑暗森林”,女研究生发现神秘信号,要不要回复?
- ?兵马俑是用“活人”烧制的?一尊兵马俑裂开后,才发现内部真相
- 让全球陷入“恐怖”的公路,底下埋1.7万人,一到夏天就浮现尸骨
- 山西一工人,偶然捡到“发光”圆柱,没想到一个月内上百人受伤害
- 爱情中最“势利”的星座女,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