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碍于面子,和大臣进行了一场“豪赌”,赢了赌局却输了国家

前言
“不念居安思危 , 戒奢以俭 , 德不处其厚 , 情不胜其欲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 ,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 , 清王朝虽然最终以灭亡而告终 , 但是它的辉煌成就是不能被磨灭的 。 在清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 , 让人印象深刻的君主莫过于康乾二人 。 他们缔造了清帝国最繁盛的时代 , 乾隆虽然不及康熙 , 但是他也继承了康熙的遗志 , 将大清帝国推向了高峰 。 客观的来讲 , 乾隆皇帝执政前期 , 政治清明 , 吏治严苛 , 清王朝的确是太平盛世 。

乾隆碍于面子,和大臣进行了一场“豪赌”,赢了赌局却输了国家
文章图片
可是他晚期的执政却不敢苟同 , 正是因为他的过度自负 , 将清王朝推向了灭亡 。 虽然朝代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 , 但是没有乾隆的错误 , 大清王朝至少可以多活几年 。 乾隆是一个极其爱好面子的君王 , 正是因为他和大臣之间的一场豪赌 , 让大清王朝输了国运 。
乾隆执政的转变
乾隆作为清王朝最大的集团首领 , 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关乎国家的命运 。 年轻时的乾隆也深知这个道理 , 在康熙帝的教导下 , 乾隆帝雄心壮志 。 他的手段雷厉风行 , 颇有康熙帝当年的风范 , 在他的治理下 , 整个集团逐渐的走向了强大 。 乾隆帝的励精图治是百姓看在眼里的 , 尤其是他反腐败的雷利手段 。 任何一个朝代 , 不解决腐败问题 , 它最终会被击垮 。 腐败就像是山体滑坡 , 一发不可收拾 , 在乾隆的管理下 , 贪污腐败现象几乎很少出现 。

乾隆碍于面子,和大臣进行了一场“豪赌”,赢了赌局却输了国家
文章图片
乾隆碍于面子,和大臣进行了一场“豪赌”,赢了赌局却输了国家】可是让人奇怪的是 , 在他后四十年的执政中 , 对于腐败问题 , 他只字不提 。 这种断崖式的差距让清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艰难行走 , 作为统治者难道他不知道腐败问题的存在吗?答案显而易见 , 他不仅知道 , 而且还十分的清楚 , 可是他就是不想管 。 可见 , 大清王朝出现严重的腐败 , 和乾隆脱不了干系 。 乾隆帝是一个很爱面子而且很喜欢享受的君主 , 在他的前半生 , 他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 后半生他为自己而活 , 他自认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 , 在他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已经走向了巅峰 。
他不在需要励精图治 , 所以他的后半生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 他的自负以及过度的自信让他认不清现实 , 他也不愿意从自己的美梦中醒来 。 所以 , 面对大臣们的劝诫 , 他从未上心 。 尤其是身边有得力助手和珅 , 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 乾隆只需要高枕无忧 , 享受大好年华即可 。 正是因为乾隆帝态度的转变 , 让贪污腐败成风 , 让整个帝国陷入危机当中 。

乾隆碍于面子,和大臣进行了一场“豪赌”,赢了赌局却输了国家
文章图片
议罪银制度的颁布
提到乾隆就得提一提和珅 , 这对儿君臣就像一对儿欢喜冤家 , 相爱相杀了一辈子 。 影视剧中的和珅是一个贪钱、贪权、阴险狡诈的小人 。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人们众说风云 , 不管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 。 和珅和巨贪都是不分家的 , 作为清王朝历史上最大的蛀虫 , 他最终被绳之以法 。 其实 , 整个清王朝的贪污腐败和他还真偏不开关系 。 作为乾隆的心腹 , 他深知乾隆的需求 , 为了满足乾隆奢侈的享乐需求 , 他制定了一项制度 。
这个制度让白花花的银子直接纳入乾隆的腰包 。 即便是君王也不能免俗 , 在金钱面前 , 谁也没有知足的一天 。 这个制度就是议罪银制度 , 简单来说这个制度就是拿钱减刑 。 某些官员犯了过错可以减轻罪行 , 前提就是上交一定的银两 。 这些银两不会经过国库 , 也不会通报任何机构 , 它直接交给乾隆帝 。 既然能用钱解决问题 , 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问题 。 上行下效 , 很快这个办法就被推广 , 官员们更加的猖狂 , 没有了法律的制裁 , 贪污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

乾隆碍于面子,和大臣进行了一场“豪赌”,赢了赌局却输了国家
文章图片
乾隆帝的这种默许 , 让整个朝廷乌烟瘴气 , 可是他认识不到错误 , 相反他还挺高兴 。 一个大厦 , 领导首脑如此 , 可见手下是怎样的 。 这个制度的出现 , 让原本身强体壮的国家变得虚弱 , 最后整个身体被掏空 。 这个制度的出现 , 让他个人的腰包鼓了起来 , 解决了他的财政危机 。 与此同时 , 这个制度也成了一把双刃剑 , 让那些贪官们无所畏惧 , 加速了贪污的速度 , 也给清王朝安装了家属器 , 加深了腐败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