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

当年 , 苏东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 , 粉丝遍天下 , 从大宋皇帝到四方百姓都对“苏词”耳熟能详 。 苏东坡曾问友人 , 我的词比起柳七如何?柳七就是同样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柳永 , 作为婉约派代表的柳词 , 与苏词的豪放各擅胜场 。

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
文章图片
苏轼画像
对苏东坡的提问 , 友人不假思索地作出一番妙评:“柳郎中的词 , 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郎打着红牙板 , 唱‘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阁下的词 , 则需关西大汉弹琵琶、击铁板 , 高唱‘大江东去’ 。 ”这段评语对苏、柳两人文风的概括十分到位 , 广为人知 。
当然 , 我们不能就此理解苏词的形象就是个打着赤膊的关西大汉 , 那只是苏东坡胸中万丈豪情的一种体现 。 读苏东坡的文字 , 不难发现其中的豁达和洒脱 , 构筑了清新飘逸和雄壮辽阔;观其言行 , 则处处是戏谑和幽默 , 也有一种愤世嫉俗 。 但是 , 你极难看到苏东坡的多愁善感 。

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
文章图片
陆毅扮演的苏东坡
难以见到不是没有 。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期 , 写的那篇《卜算子》透着一股深深的凄凉:
“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 时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
残月 , 幽人 , 孤鸿 , 寒枝 , 画面中的落寞令人无法直视 , 沙洲冷 , 诗人心中更冷 。 那时苏东坡已经四十多岁 , 他在宋神宗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中遭到变法派新党迫害 , 险些人头不保 , 后被打发到偏远的黄州当了一名基层干部 。 黄州就是如今的湖北黄冈 , 苏东坡在那里“憋屈”了五年 。
苏东坡善于苦中作乐 , 从不轻易把失意和苦闷示人 。 男儿有泪不轻弹 , 只是未到伤心处 , 离开黄州后 , 苏东坡曾在大庭广众下失态 , 放声大哭 , 释放了多年的压抑 。

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
文章图片
配图
1085年 , 宋神宗赵顼驾崩 , 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赵煦接班 , 其祖母宣仁太皇太后高氏主持国政 。 在宋神宗去世前 , 苏东坡获准调到了常州 , 年仅半百的他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 , 准备在常州安享晚年 。
宋哲宗登基后 , 朝局突变 , 反对变法的高太后把新党势力赶出了朝堂 , 请回了风烛残年的司马光做宰相 , “旧党”东山再起 。 苏东坡的仕途也迎来了转机 , 很快被调回京城担任中书舍人等职 , 随后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

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
文章图片
配图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 , 苏东坡已经51岁 。 某日 , 轮到他在宫中值班 , 高太后在偏殿召见了他 。 苏东坡进去一看 , 小皇帝也在场 。 高太后问他:“前年你是什么官职?”苏东坡不明所以 , 答道:“前年我还是常州团练副使” 。
“那如今呢?”
“现供职翰林院 。 ”
高太后话锋一转 , 又问道:“你可知道 , 为什么你突然就能调回京城 , 还进了翰林院吗?”
苏轼反应也很快:“承蒙太皇太后、陛下不弃 。 ”
“错 。 ”
“是某位大臣举荐我吗?”
“也不对 。 ”
苏轼觉得纳闷:“那我就不知道了 。 我虽然不才 , 但做官从不走门路的 。 ”
高太后这才说出答案:“此先帝意也 。 先帝每诵卿文章 , 必叹曰:‘奇才 , 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 。 ”
这句话是告诉苏东坡 , 他被调回京城是先帝宋神宗的遗命 , 神宗皇帝经常赞叹他是个奇才 , 只是没有机会重用他而已 。
苏东坡听罢愣了一愣 , 随即百感交集 , 再也抑制不住情绪 , 当场放声大哭 , 涕泪交流 。 白发苍苍的苏东坡这么一哭 , 高太后和宋哲宗也受到感染 , 哭了起来 , 身边的侍从、宫女也跟着哭 。

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
文章图片
配图
苏东坡此时才知道 , 神宗皇帝一直是很欣赏他的 , 临终前还想到了他 , 留下遗命 。
“此先帝意也” , 正是这句话让苏东坡情难自已 。 十多年了 , 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之时算起 , 苏东坡屡遭贬谪 , 漂泊于南方各地 。 神宗皇帝不是不想重用他 , 而是不能 。 因为神宗皇帝支持变法 , 自己也无法调和新旧两党的矛盾 , 对当年坚决反对变法的苏东坡爱莫能助 。

苏东坡一生豁达,为什么皇太后说了5个字,51岁的他就当众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