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力挺一个大国“入常”,为何英国和苏联共同反对

我们知道 , 联合国的前身是一战之后成立的国际联盟 , 目的是为了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 。 但事实证明国际联盟对世界安全问题无能为力 。
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二战末期的雅尔塔会议形成的 , “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代表苏、美、英三方的利益重新制定了全球秩序 。 联合国组织作为战后的政治成果之一 , 在国际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二战后,美国力挺一个大国“入常”,为何英国和苏联共同反对
文章图片
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街景
联合国下设六大主要机构 , 分别是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 关心国际问题的朋友都很熟悉安理会这个“热门”机构 。
根据《联合国宪章》 , 安理会成员的首要责任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由15个理事国组成 。 安理会中五个常任理事国(简称五常 , 即美、俄、英、法、中五国)在国际问题上享有一票否决权 , 地位举足轻重 。
多年来 , 有几个地区强国一直在觊觎常任理事国这个“香饽饽” , 比如印度和日本 。 然而 , 安理会不是过家家 , 照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 , 联合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肯定不会增加第六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因为早在二战的末期 , 美国就建议设立“六常” , 让巴西进入“常委” , 最终不了了之 。

二战后,美国力挺一个大国“入常”,为何英国和苏联共同反对
文章图片
德黑兰会议时的“三巨头”
这事儿还要从1943年说起 。
“五常”诞生的背后是“三巨头”的政治博弈 。 最初 , 美国计划设立的是联合国“四警察” , 只有苏、美、英、中四国 , 连法国都得靠边站 。
1943年10月 , 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外长会议 。 此时二战的局势已经明了 , 轴心国大势已去 , 莫斯科外长会议通过了一项包含中国签字的四国共同宣言 , 计划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 。 接下来的德黑兰会议讨论了这个构想的具体方案 。

二战后,美国力挺一个大国“入常”,为何英国和苏联共同反对
文章图片
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方位
同年12月 ,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讲话中表示 , 由于英、苏、中、美四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 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 , 就可以有效防止下一场世界大战 。 这就是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四警察”的构想 。
三国外长会议的气氛并不融洽 , 英国和苏联一致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警察”集团 , 无非是认为中国的实力不够 。 罗斯福则认为 , 中国目前很弱不假 , 但其拥有4亿人口 , 未来势必会发展强大 , 把中国当作朋友看待总比当作敌人要好 。
罗斯福确实比较有远见 , 不过他支持中国还有一个用意 , 让中国制衡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力 。

二战后,美国力挺一个大国“入常”,为何英国和苏联共同反对
文章图片
二战画面
当时中国对国际问题没什么话语权 , 但是在东线战场牵制了四分之三的日本侵略军 , 付出了空前重大的牺牲 , 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 在美国的坚持下 , 英国和苏联被迫认可了中国的地位 。
罗斯福和斯大林在德黑兰进行的私人谈话中 , 对联合国组织的结构初步达成了一致 。 双方认为 , 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该分为三个层次 , 最低一级为联合国大会 , 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 , 定期举办会议商讨国际事务 。
中间一级为执行委员会 , 以苏、美、英、中四国为主 , 加上欧洲、西亚和北非、远东等地区的参与国 , 总共由10到11个国家组成 。 执行委员会有权决定除了军事以外的所有国际问题 。

二战后,美国力挺一个大国“入常”,为何英国和苏联共同反对
文章图片
联合国安理会
最高一级机构就是“四警察”集团 。 四大国有权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行事 。 如果某个小国威胁到地区安全 , 四大国可以采取隔离、警告直至动武的方式防止事态扩大 。 这就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雏形 。
斯大林和丘吉尔在中国问题上做出了妥协 。 1944年8月 , 美、英、中、苏四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 关于建立联合国的主要问题都已商定 , “四警察”的称谓也改为常任理事国 。
期间 , 美国提出吸收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 , 苏联和英国都表示同意 。 然后 , 美国又提议增加一个拉美地区的常任理事国 , 也就是巴西 。 美国认为 , 从人口、国土面积和资源来讲 , 巴西都是一个大国 , 而且巴西对二战胜利也做出了贡献 , 有充分的资格和理由入选常任理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