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艰难的立国之路:玄鸟的子孙
秦人最早生活在东方 , 后来被迫西迁 , 辗转流离 , 最终在西北立国;又在于西戎的抗争中 , 得以生存 。 秦的历史是一部艰苦蹈厉、运筹帷幄的历史 。
文章图片
远古时代的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 , 后人称作颛顼大帝 , 是赫赫有名的“三皇五帝”之一 。 颛顼大帝就是秦的先祖 。 几代之后 , 秦的家族里诞生了一个叫女修的女孩 。
传说 , 女修织布的时候 , 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 , 女修把它吞食了 , 吞了这颗蛋后就怀孕了 , 生下儿子 , 名叫大业 。 燕子就是传说中的玄鸟 。 吞食玄鸟蛋的女修就是秦的始祖母 , 其子大业就是秦的始祖 。 大业的父亲是谁 , 没人知道 。 因为在古代母系社会 , 古人是群婚制 , 知其不知其父 。 后来 , 秦人为了把自己的祖先美化、神化 , 编造了女修吞玄鸟蛋而孕的神话故事 。
文章图片
大业长大后 , 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女华 , 生了个儿子叫大费 。 大费也是个历史人物 , 只是他的搭档大禹名气太大 , 后人淡忘了他 。
传说 , 大费能领悟鸟兽语言 , 可以与鸟类对话 , 大家都叫他“柏翳” , 后来又叫他“伯益” 。 “翳”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神鸟 , 能庇护百姓的翳鸟 , 传说在其飞翔时翅膀舒展 , 能够遮蔽方圆数里 。
由于伯益的能力非凡 , 尧帝就派伯益带领原始先民烧山开荒、种植谷物 。 在烧山驱赶野兽的过程中 , 伯益发现 , 经过大火烧烤过的泥土出奇地坚硬 。 伯益就想 , 与其搬运厚重的石头搭建巢穴 , 何不就地取材烧土筑穴呢?
于是 , 伯益就带领族人将泥土和石头垒砌在一起 , 再用大火烧 , 形成了早期的墙 。 伯益看到了飞禽搭窝 , 于是在墙的周围堆放芦苇草之类的植物遮风避雨 。 这就是早期的屋舍 。 由于伯益最早发明了屋舍 , 民间就一直把伯益当做“土地爷”供奉 。
文章图片
舜即位后 , 伯益成为舜重要的助手 。 当时 , 三苗族和华夏部落联盟之间断断续续战争了一百多年 。 三苗又被称为南蛮 , 是蚩尤的后裔 , 尧因儿子丹朱行为不检 , 把帝位禅让给舜后 , 三苗反对禅让 , 于是与丹朱结盟 , 与舜争夺天下 。 三苗族在与舜的战争中 , 将拦截洪水的大坝截开 , 从此洪水泛滥 。
目睹了多年战争带来的灾难 , 伯益向舜进言:想要征服三苗族 , 应该利用华夏民族的优势 , 恩威并施 , 帮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 这样他们才能悦诚服地归顺 。 于是 , 舜派伯益协助大禹 , 前往中原和三苗族各地治水 。
伯益跟随禹一路治水 , 一路宣传华夏文化和中原的先进技术 。 他还将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 , 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
文章图片
治水成功后 , 舜为表彰禹的功劳 , 赐给他一块黑色玉圭 。 禹接受了赏赐 , 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 , 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 。 ”舜帝听了后 , 对伯益说:“大费 , 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 , 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 。 ”除了赏赐和称赞外 , 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赐给他做老婆 。
后来 , 舜派伯益去管理山林鸟兽 。 于是伯益和鸟兽成了好朋友 , 很多鸟兽都被他驯服了 , 伯益成为当时有名的训鸟驯兽的专家 。 帝舜对伯益的工作很满意 , 便赐给他“嬴”姓 。 这份“赢”氏的荣耀 , 可是秦发展的第一个关节点 。
文章图片
禹继承了华夏部落首领后 , 十分倚重伯益 , 在他年老之际 , 多次表示希望把地位禅让给伯益 , 但是伯益都以自己德不如禹而拒绝接受 。 禹晚年 , 伯益被授权处理朝政 。 大禹临终时 , 遗言将帝位传给伯益 。
传说伯益为禹守丧三年后 , 没有按照禹的嘱托接替王位 , 而是将王位交给了禹的儿子启 。 启建立了夏王朝 , 后与伯益反目 , 大肆围剿伯益在朝廷的势力 。 伯益在与启的斗争中败北 , 死于非命 。 不过 , 秦先祖的背景是否如此显赫 , 大费是否就是伯益 , 还是令人生疑 。
文章图片
大费被赐姓“嬴”后 , 他的子孙后代 , 都成为嬴姓子孙 。 其实 , 嬴、燕是同类双声 , “嬴”即为“燕” 。 燕子外身为黑色 , “玄”就是黑色 , 它代表着沉稳、庄重 。 从此 , 秦人以玄鸟为图腾 , 以鸟类为传说 , 以黑色为底色 , 开启了大秦帝国 。
- 妲己|妲己发明一种酷刑,让犯人闻风丧胆,现成造福后人居家必备之物!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弑九王,占皇后,末日凶臣蒋玄晖,却成大唐帝国最后一棵柔弱稻草
-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元代瓷器的发展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的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影评—缘起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
- 《聊斋》小故事 一开始救人 而受人之恩又恩将仇报 到底孰正孰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