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之死,是英国王室危机的征兆?


亲王之死,是英国王室危机的征兆?
文章图片
英国菲利普亲王去世吸引了全球目光 。 据英国媒体4月18日报道 , “由于现在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将对未来几十年产生影响 , 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将主持会谈……女王、威尔士亲王和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里讨论王室该如何演变 。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配偶 , 有人指出 , 菲利普亲王的逝世 , 将引发关于英国王室乃至英国政体未来走向的更多猜测 。

亲王之死,是英国王室危机的征兆?
文章图片
4月17日 , 英国王室成员跟随已故菲利普亲王的灵车走在温莎城堡内 。 新华社/路透
1
亲王之死,是英国王室危机的征兆?】现年95岁的伊丽莎白二世 , 是温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考虑到英国民众的反德情绪 , 英王乔治五世将王室原来的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一德国姓氏 , 改为具有英国风格的“温莎” , 由此开启了温莎王朝时代 。
向前追溯谱系 , 自1066年诺曼征服以来 , 英国王室历经安茹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 直至当今的温莎王朝 , 各王朝间有一定的亲属关系 , 在血脉上有延续性 。 这近千年的王室继承关系与英国历史的演进融为一体 , 构成了英国国家身份认同、民族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 见证并参与塑造了英国颇具特色的政体 。
作为遵行习惯法的国家 , 英国的不成文宪法体系庞杂 , 包括历史文献、议会通过的法案、签署的条约 , 以及约定俗成的传统和惯例 。 其中 , 君主立宪、议会主权、代议制民主这三条基本原则 , 构成了近现代英国政体的框架 。 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 , 英国公共舆论在数百年间从未把王室的存废变成一个热门话题 。
虽然在20世纪工党执政期间 , 曾有批评质疑王室的存在是否妨碍了民主和平等 , 黛安娜王妃事件也曾一度激发公众对王室的反感 , 但经历过这些风波后 , 王室存在的合法性迄今并没有遇到颠覆性的挑战 。 这固然与伊丽莎白二世成熟稳重的个人处事风格和及时有效的危机公关措施有关 , 但从更广阔的视野看 , 英国的政治传统、政体结构具有的韧性 , 为王室未来存续提供了基础 。
18世纪末 , 英国政论家埃德蒙·伯克在其代表作《反思法国大革命》(1790年)中提出自由保守主义思想 , 他指出 ,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口号虽然听起来崇高 , 但过于抽象 , 低估了社会改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 法国最终的结果将是国内陷入混乱或被置于军事独裁者的强力控制之下 , 与法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相比 , 英国代表了一条尊重传统的渐进式改良主义的道路 ,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的一系列历史文献构成英国自由主义宪政的发展线索 , 保护着王室、贵族、议会下院、自由民通过历史沿袭而拥有的权利 。
伯克的自由保守主义思想对英国政治的影响甚大 , 其既坚持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 , 同时保留传统、反对激进变革的主张成为社会主流意见 。 这种政治倾向落实在王室地位的界定上 , 就是近现代英国议会主权下的虚位君主制 。
2
当代英国王室的地位和功能 , 是历史上各方力量博弈之后达成均衡的结果 。 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司法系统的最高仲裁者、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英格兰国教教会的最高宗教领袖;有权任命首相、批准内阁人选;享有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对议会法案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最终批准权(御准) , 以及宣战、媾和、缔约、代表国家开展国事访问的权力 。
然而 , 君主的上述权力都只是名义上的 , 不涉足具体事务;君主宣布组建新一届“陛下的政府” , 唯一的根据是选举的结果 , 议会开幕时君主宣读的稿子 , 是执政党内阁一手拟定的施政纲领;议会是英国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 , 自1707年起英国君主从未否决过议会的立法 。 既然如此 , 英国王室还有什么必要保留呢?
支持保留王室的人士认为 , 王室在文化上提供了一种真实的、可触摸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从政治上讲 , 君主作为国家的象征 , 使得英国人在心理上区分出抽象的国家和具体的政府 , 意味着执政党轮替不会影响到国家认同 , 并且存在这样一个超脱的第三方 , 有助于降低政党政治的内斗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 还可以防止实际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过于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