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 , 为了集中权力 , 多次打击原有的贵族 , 比如代善、阿敏等人 , 但对多尔衮整体比较优待 , 不断地给他加官晋爵 。 崇德年间 , 皇太极以天子之尊君临八旗 , 却在权力达到顶峰时颁布诏书:
“朕素于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一切家事俱不预闻——《清太宗实录》”
即承认八旗诸王贝勒对所属人员拥有相对独立的管辖权 , 不受皇权干涉 。 这种妥协 , 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 , 几位大佬尤其是多尔衮的力量可以制衡皇太极的子孙 , 这就会在权力交接时产生麻烦 。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
文章图片
皇位突然空缺 , 两虎相争
1643年 , 皇太极突然去世 , 由于其生前没有预立接班人 , 以至留下权力真空 , 统治集团急需一位新的代理人 。 各大派系加紧活动 , “初选”产生两位大热门 , 一个是豪格 , 一个是多尔衮 , 双方互不相让 。
多尔衮的优势
一、皇太极之弟 , 辈分高于豪格 , 按照游牧民族传统的兄终弟及制 , 他很有竞争优势;
二、兄弟支持 。 多尔衮兄弟三人 , 掌握两白旗 , 一共是六十五个牛录 。 在所有参与皇位继承人讨论的七人中 , 多尔衮已经拿到三票 。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
文章图片
豪格的优势
一、皇太极的长子 , 如果按照父死子继原则 , 他优势明显;
二、他有三个旗的“支持” , 即两黄加正蓝 。
两方争执不下时 , 诸王及两黄旗大臣各怀鬼胎 , 最后福临捡了便宜
1643年八月十四日 , 十九位宗室成员济济一堂 , 由代善领衔 , 四理政王紧随其后 , 然而真正能参与皇位讨论的 , 仅七人而已 。
代善表态支持豪格 , 他并不是对豪格有好感 , 而是对多尔衮不满 , 当年多尔衮参与过对两红旗的打击;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
文章图片
济尔哈朗受皇太极之恩 , 因而主张立皇子;
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 , 看爷爷表态了 , 他没发话 。
此时的豪格 , 比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兄弟三人 , 牌面上似乎优势 。 但他表示了一下谦虚 , 说了几句自己何德何能、才疏学浅之类的话 。 多铎见状 , 趁机切入 , 你豪格既然已经承认才疏学浅 , 就不应该当皇帝了 。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豪格很生气 , 坐在一旁不说话 。 这时 , 鳌拜、索尼等两皇旗将领“设兵护门” , 甚至对诸王宗室成员“佩剑而前” , 要求“先帝有皇子在 , 必立其一 , 他非所知也” , 以阻挡多尔衮上位 , 并扬言道:
“吾食于帝 , 衣于帝 , 养育之恩与天同大 , 若不立帝之子 , 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沈阳状启》”
但两黄旗没有明确表示拥戴哪位皇子 , 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
两黄旗的强硬态度 , 导致各方剑拔弩张 , 阿济格、代善相继退场 , 会议濒临流产 。 多尔衮在最后关头提出立福临为帝、自己与济尔哈朗辅政的方案 。 几乎绝望的八旗诸王以及两黄旗将领如释重负 , 没有就辅政二王问题进行任何讨价还价 , 就一致通过 。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
文章图片
争夺皇位的两位热门人选都有明显劣势 , 福临的继位是八旗诸王势均力敌的产物
豪格的劣势 ,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真正的支持者少 。 代善的支持力度并不十分坚决;济尔哈朗支持皇子 , 态度暧昧 。
二、两皇旗的目的不纯 。 两黄旗与皇权捆绑一起 , 与其他旗矛盾很大 。 清朝前期 , 在具有家族性质的八旗制度中 , 各旗成员与本主的联系远胜于对皇帝的关系 。
一旦其他旗主上位 , 两黄旗利益势必受损 。 这就决定了两皇旗大臣不愿立即改变自己的隶属关系 , 而投入其他旗主 。 他们支持豪格 , 实际上是保护自己 。 但皇太极其他儿子继位 , 同样可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 他们也愿意接受 。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强大,为何却让顺治成为皇帝?
文章图片
三、军事、政治才干方面 , 豪格不及多尔衮 。 豪格之前有皇太极撑腰 , 路走得比较平坦 , 大风大浪经历比较少;打仗比较多 , 但很多战役都是挂名 , 立大功的还是多尔衮 。
豪格一看 , 自己当不了皇帝 , 多尔衮也当不了 , 反正当皇帝的是自己亲弟弟 , 因此也就同意了 。
多尔衮的短板与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