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汉朝降服匈奴却消耗了100多年

打趴下和打服是两码事儿 。 趴下还可以起来再打 , 而服了后就趴下不起了 , 或者是起来也不敢再打了 。 汉朝做的是“打服”的事情 , 所以用时要长很多 。 好比匈奴、赵国、汉朝是三位拳击手 , 让他们之间进行一场比赛 。 赵国一上场就重拳击倒匈奴 , 而后送其去养伤 。 后来 , 渐渐康复的匈奴又试着找上门来复仇 , 而赵国已经不搭理他了 。 因为 , 当时赵国已经陷入了同秦国战争的泥潭 , 无暇北顾 。 反观汉朝 , 同有重击匈奴的能力 , 也重击过匈奴不止一次两次 , 但是对方伤愈后又三番五次来挑战 , 于是双方继续撕打纠缠下去 , 直到匈奴被完全降服 。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汉朝降服匈奴却消耗了100多年
文章图片
匈奴士兵
匈奴先祖出自华夏 , 经历千余年演化 , 于战国时期开始壮大 , 赵国与之毗邻 , 深受其扰 。 赵武灵王(前340~295)继位后 , 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图强 , 其核心举措就是学习匈奴人彪野无比、来去如风的战法 。 为学到精髓 , 不至于流于形式皮毛 , 赵武灵王“多管齐下” , 从作战服饰、马匹优良、箭术射技等多方面下功夫 。 因此 , 赵武灵王对匈奴“亦步亦趋”之举 , 又被称之为“胡服射技” 。
经赵武灵王的改革 , 赵国实力与日俱增 , 向北威慑匈奴 , 使其不敢觊觎 , 向西胁迫秦国 , 使其为之忌惮慌恐 。 如果赵武灵王再努力一下 , 一统天下也未尝不可 。 因此 , 盛极一时的赵国可不是用“区区”二字能窥量的 。 但是 , 赵武灵王忽然犯昏 , 于春秋鼎盛之年(前299年)禅位于次子赵何(赵惠文王) , 然后给自己弄了个不伦不类的“主父”当 。 然而仅四年之后 , 长子赵章发动叛乱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困于沙丘宫 , 抓光老鼠、掏尽鸟蛋 , 后活活饿死 。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汉朝降服匈奴却消耗了100多年
文章图片
赵武灵王之后 , 新继位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 , 赵国无奈走向衰落 。 因此 , 当赵孝成王(赵武灵王之孙)在位时 , 赵国已经混成了“受气包” 。 北边有匈奴持续不断的侵扰 , 西边有秦国的轮番进攻 , 好在当时还有大将李牧如一根柱石苦苦支撑 。 而李牧纵然再有本事 , 但也是分身乏术 , 首尾难顾 , 前脚抵挡住了匈奴滋扰 , 后面也防不住秦国来攻 。 所以 , 李牧一死 , 赵国回天乏术 , 坐等灭亡 。
李牧的结局虽很凄凉 , 但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值得推崇 , 尤其在围歼匈奴一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汉朝降服匈奴却消耗了100多年
文章图片
李牧守边后 , 针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统筹规划 , 归结如下:
1.按边防需要调整官吏数量 , 避免冗长臃肿 , 上下掣肘扯皮 , 以精简灵活的指挥机构服务于战备所需 。
2.截流地方财政收入 , 全部用作军费 , 以改善官兵的武器装备及生活质量 。
3.夜以继日 , 不加怠懈 , 苦练各项作战技能 , 尤其在骑射上最下功夫 。
4.修葺烽火台 , 加强戒备 , 做到战事前的快速预警与反应 。
5.派遣大量斥候深入敌方边境 , 及时了解掌控匈奴最新动态 。
6.扬长避短 , 从不与匈奴正面交锋 , 而是坚壁清野 , 以城固守 , 常使匈奴兴师动众 , 无功而返 。
最终 , 李牧的一味“退缩、示弱” , 让匈奴人产生赵国“怯懦避战”的印象 , 所以骄傲自满、更加不把赵国放在眼里 。 而这恰是李牧想要的结果 , 因为他要用“麻痹”策略 , 让匈奴骄纵、放松警觉 , 然后诱入赵境 , 一举歼之 。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汉朝降服匈奴却消耗了100多年
文章图片
公元前244年 , 10万匈奴骑兵大摇大摆进入雁门关一带 。 让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 , 赵国已精选1300辆战车 , 1.3万骑兵、精锐步兵5万、10万强弩手、共计约20万人组成的作战单元 , 枕戈待旦于四周山谷丛林 。 结果毫无悬念 , 10万匈奴骑兵被包了饺子 , 侥幸突围者寥寥无几 。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赵破匈奴之战” 。 此后 , 匈奴元气大伤 , 10余年没敢骚扰赵国 。
那么 , 匈奴被打服了吗?当然没有 , 要不后来怎么又同秦朝“扛”上了呢!同样 , 蒙恬的30万大军也没有将匈奴打服 , 而只是将其赶出高阙塞以北 , 然后修长城阻挡其南下 。 那么 , 秦始皇为什么放过匈奴而不继续用武力征服了呢?显然是不划算 , 也做不到 , 因为他知道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让匈奴俯首称臣 , 更何况也负担不起持续的战争投入 。 所以 , 秦朝又将匈奴这个“大包袱”甩给了汉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