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狼兵是怎么出现的?为何历史上有“无桂不成军”的说法?

广西狼兵其实是“俍(liáng)兵”的俗称 , 或是一种误读 。 背后则是至少可以上溯至先秦古国——骆越国的一段历史 。 也就是说 , 俍兵的先民最早生活在岭南地区 , 被称为西瓯人、骆越人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有个重要的军事战略 , 就是进军岭南 。 最初''伏尸流血数十万'' , 数十万秦兵战死 , 原因就是西瓯人、骆越人骁勇善战 , 还团结了岭南的土著民众 , 不似关东六国那样各自为战 。 秦军3年''不解甲弛弩''才获胜 , 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 , 把岭南地区纳入大一统的秦朝治下 。

广西狼兵是怎么出现的?为何历史上有“无桂不成军”的说法?
文章图片
广西狼兵是怎么出现的?为何历史上有“无桂不成军”的说法?】俍兵传承正是西瓯人、骆越人的战斗基因 。 此后的2000多年里 , 西瓯人、骆越人与华夏民族融合 , 其中两广部分地区的族群完成了汉化 , 广西的西南、西北和中南以及云贵等地区的西瓯人和骆越人 , 几经变迁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壮、黎等民族 。
俍兵在历史上第一次大放异彩是明代抗倭时期 , 而这段辉煌历史的创造者是一位女性 , 史称“瓦氏夫人” 。
因为受制于兵源、战法等弊端 , 明朝曾经无法遏制倭寇的侵袭 , 沿海一带民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极大 。 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 , 在抗倭初期就发现了 , 以明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能剿灭倭寇 。 就招募了大量义乌兵 , 组成了戚家军的班底 。 有了好兵 , 还要有好战术 , 因此''鸳鸯阵''就出现了 。 不过 , 鲜为人知的是 , ''鸳鸯阵''本来源自于瓦氏夫人、俍兵 。

广西狼兵是怎么出现的?为何历史上有“无桂不成军”的说法?
文章图片
瓦氏夫人率领俍兵抗倭 , 能做到“能以少击众 , 十出而九胜” ,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瓦氏阵法”——通常以5至7人为一组 , 进行战术分工 , 有人专门持长武器刺杀 , 有人专门持短武器、盾牌防护 , 协同作战 。 这种“可死而不可败”的同生共死的战斗队形 , 也是戚继光''鸳鸯阵''的精髓所在 。
广西狼兵不是凭空出现的 , 通过瓦氏夫人、俍兵抗倭事迹 , 我们知道壮民十分彪悍 , 具有血性 。 这是源自先秦时代的民族传统 , 即认为男人生来就要成为勇士 , 与内地“好男不当兵 , 不铁不打钉”完全不同的是 , 早在壮民的明朝土司时代 , 男孩出生后就被视为俍兵而培养 。 其父母会根据孩子体重 , 锻打一块同份量生铁 , 挂在孩子床头 , 等孩子10岁了 , 就打制成刀随身佩戴 , 用来习武练刀 。

广西狼兵是怎么出现的?为何历史上有“无桂不成军”的说法?
文章图片
有了这样的民众基础 , 广西狼兵的声誉就在全国叫响了 。 尤其在近代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中 , 一直有广西狼兵的身影 , 清朝老将冯子材取得的镇南关大捷 , 就有一支广西狼兵组成敢死队冲在最前面 。
清末时 , 广西就出现了后来名噪一时的桂军 。 尤其是上世纪初 ,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军开始崛起 , 并通过北伐不断发展壮大 , 成为近代史上一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军事势力 。 而且在抗战中 , 桂系部队也占据重要地位 , 比如人们熟知的“无川不成军”俗语之外 , 还有“无湘不成军”、“无桂不成军”、“无鲁不成军”等说法 。

广西狼兵是怎么出现的?为何历史上有“无桂不成军”的说法?
文章图片
上述说法都有来源:抗战时四川成了大后方 , 向前方提供了大量兵源 , 四川兵遍布各个部队 , 因此“无川不成军”;湖南人打仗爱动脑子 , 常出奇兵 , 讲究以少胜多 , 因此“无湘不成军”;广西兵打仗勇猛、不怕死 , 战斗力特别高 , 因此“无桂不成军”;山东兵心眼实 , 打仗勇敢 , 对上级绝对忠诚、高度服从命令 , 因此“无鲁不成军” 。
广西狼兵是中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的优秀一员 , 共同演绎经历了中华大家庭相依相存的璀璨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