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项羽兵败乌江,虞姬的最终的结局并非自杀,学者:真相难以接受!


虞姬|项羽兵败乌江,虞姬的最终的结局并非自杀,学者:真相难以接受!
文章图片

虞姬|项羽兵败乌江,虞姬的最终的结局并非自杀,学者:真相难以接受!
文章图片

虞姬|项羽兵败乌江,虞姬的最终的结局并非自杀,学者:真相难以接受!
文章图片

虞姬|项羽兵败乌江,虞姬的最终的结局并非自杀,学者:真相难以接受!
文章图片

虞姬|项羽兵败乌江,虞姬的最终的结局并非自杀,学者:真相难以接受!


公元前202年 , 一场被载入史册的战争打响 , 这场战争不仅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艺术 , 还对之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而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 。
这场战争之后 , 汉高祖刘邦正式一统天下 , 拉开了大汉四百年基业的序幕 , 也让一出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
但通过学者不断地推进 , 发现曾经感动的无数人的“霸王别姬”或许还有其它的版本 , 虞姬之死或许并非自刎 , 对于另一个历史真相的揭开 , 不少学者表示:难以接受!
垓下之战 , 乌江自刎垓下之战之前 , 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限 , 二分天下 , 各自占领东西两边互不侵犯 。
项羽率领大军向楚地撤兵之时 , 留侯张良和曲逆侯陈平向刘邦提议撕毁这份约定 , 趁着楚军疲敝 , 将他们一举拿下 , 奠定天下大势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陈、张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大半 , 而诸侯皆附之 。 楚兵罢食尽 , 此天亡楚之时也” , 所以“不如因因其机而遂取之” 。 汉高祖刘邦也采纳了这一建议 , 兵分三路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 。
面对着汉军的层层包围 , 原本疲乏的楚军虽然力有不逮 , 但是尚能应之 , 但在这种情况下 , 汉军又使出了一招杀手锏 。
他们在半夜唱起了楚地的民歌 , 勾起了这些楚军的思乡之情 , 出来征战多年 , 这些好男儿大多对家乡颇为想念 , 耳熟能详的乡音传来之时 , 楚地士兵们更是纷纷落泪 , 军心溃散 。
接着汉军大举进发 , 打的楚军丢盔弃甲 , 最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乌江的项羽 , 自觉日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 于是在乌江自刎 , 留下了凄美爱情的故事 。
霸王别姬 , 探本溯源虞姬 , 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 , 史书中对她的记载较少 , 真实姓名已不可查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美人名虞”一句记载 , 相传乌江边随着霸王项羽一同自刎 , 成为了名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
后人不断对这段故事加以润色和修饰 , 但项羽虞姬同生共死的事件在历史上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虞姬最终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大家普遍认为的观点中 , 当被围困垓下 , 四面楚歌之时 , 曾经叱咤风云的霸王项羽不禁也有几分英雄气短 , 穷途末路的悲叹 。
《垓下歌》由此而来 , 史记中描述:“於是项王乃悲歌慨 ,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柰何 , 虞兮虞兮柰若何!’
歌数阕 , 美人和之 。 项王泣数行下 , 左右皆泣 , 莫能仰视 。 ”这句话中的“美人和之”的美人 , 自然指的就是虞姬 。
当项羽在唱出《垓下歌》之后 , 虞姬也随之相和 , 虞姬相和的这首就是鼎鼎有名的《和垓下歌》 , 其内容为:“汉兵已略地 , 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 , 贱妾何聊生 。 ”
问题是 , 《和垓下歌》是非常成熟的五言诗 , 和《垓下歌》的文风大相径庭 , 从诗歌言体的角度来看 , 二者毫不相干 。
一部分人认为这首歌并非虞姬所做 , 而是后人润色 , 那么这首诗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和垓下歌》并未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家巨著中出现 , 其最早出现于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 张守节所书 , 是从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 。
但是 , 司马迁在著《史记》时也曾借鉴过《楚汉春秋》中的内容 , 如果真有这段描写 , 为什么没有援引到他的史记中?项羽自刎乌江时 , 虞姬并没有在他身边 , 那虞姬又去了哪里?
颠覆看法 , 并非自杀在宋朝的一本地理杂志《太平寰宇书》中 , 我们发现了这么一段话 , “虞姬冢于县东南六十里 , 高六丈 。 即项羽败 , 杀虞姬葬此 。 ”
如果按照这种记载 , 那事实的真相将是项羽兵败逃亡中 , 怕自己死后虞姬受辱 , 于是将她杀之葬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