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兵战死,杨得志亲致悼词!毛主席亲自下令:抢回遗体( 二 )
经过五小时激战 , 打退日军十次进攻 , 袭击敌人二百余名 。 邓仕均带人趁夜色 , 突出重围 , 在返回主力部队时仅剩17人 。
在此次战斗后 , 他所在连获得“血战磨河滩英雄连”的称号 , 邓仕均也因此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 。
文章图片
荣立大功个人名录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 , 邓仕均12次负伤 , 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 。
1943年秋天的时候 , 邓仕均就因受伤住进了花木后方医院 。 敌军对医院进行扫荡 , 在扫荡过程中身患疟疾的邓仕均掉了队 。
此时的邓仕均面临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 , 不堪重负 , 昏迷过去 。 好在老天眷顾他 , 当时妇救会长戎冠秀正巧路过 , 救了他 。
正所谓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 。
1950年下半年 , 邓仕均当选为“全军英模代表” , 当时世界范围内 , 都在选英模代表 , 要一起奔赴波兰参加世界英模代表大会 。 遗憾的是 , 朝鲜战争爆发 , 邓仕均未来得及前往波兰 。
命丧战场
1950年10月初 , 邓仕均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 。
文章图片
此时的邓仕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无牵无挂 , 只身奔赴战场的少年了 , 他身边有了身怀六甲的妻子和儿子 。
他陷入沉思 , 万般思绪涌上心间 。 邓仕均心里知道 , 如果自己披甲上阵 , 必定错过迎接孩子的降生 , 这对一个父亲来说 , 是一生的遗憾 。 但他知道 , 没有国 , 又何谈家呢?
“爸爸 , 早点回家 , 我会想你的 , 回来时记得给我带好吃的 。 ”
邓仕均回头看了眼小儿子 , 仿佛要把他装进心里 。 他含泪与家人告别 , 但此时的他没有想到 , 离开就是天人两隔 。
1950年11月 , 邓仕均跟随部队准备奔赴朝鲜战线 。
第二日 , 军长傅崇碧命令师长团长等部队领导 , 乘坐汽车到前方勘察地形 , 接受战斗任务 。
文章图片
新中国成立时 , 我国无论是工业化程度、经济水平还是人均知识化程度都仍处于落后状态 , 新中国的军队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 , 拥有着无比的战斗意识 , 但装备落后这一硬伤也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的 。
所以 , 除了军长乘坐小车外 , 每个师只有一辆大卡车 , 师长和团长都坐在一辆卡车上 , 邓仕均坐在第三辆卡车上 。
反观敌军 , 则是装备优良的王牌部队 。 他们的飞机整天在空中盘旋着 , 一旦发现我军目标就进行狂轰乱炸 。
朝鲜的路多为山地 , 且弯路较多 , 道路狭窄 。 当时 , 汽车正在爬上一个大坡 , 当终于安全到达山顶时 , 变故陡然而生 , 突然出现一个死弯 。
司机不熟悉道路 , 缺少经验 , 来不及做出反应 , 失去控制的卡车直冲下去 , 跌进山沟 , 三人当场死亡 。
邓仕均和陈明月身负重伤 , 军长听说后 , 急忙派警卫员赶到现场 , 了解情况 。
文章图片
邓仕均无奈因伤留在后方 , 开始了住院养伤的生活 。 说是住院养伤 , 但因为当时志愿军的住宿条件差 , 其实并没有什么医院 。
即便身处后方 , 他也一直心系前线 , 多次和上级领导申请返回部队 , 但都因伤口未愈 , 不能前行 。
很快 , 第五次战役就打响了 。 前线的消息一点点传回了后方 。 当邓仕均听说五五九团打得不好时 , 顿时心急火燎 。 尤其是在他得知 , 上级准备提拔他为副师长时 , 更是急上了眉头 。
他心想 , 如果当上了副师长 , 那上前线参战的机会就会变少 , 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 回到部队 。
因此他不顾自己的伤情 , 带着警卫员陈明月南下寻找部队 。
返回部队后 , 他很快就接受了 , 带领五五九团 , 担任迂回穿插作战的任务 , 掩护主力部队进攻 。
5月19日早上 , 美军一个团打来 , 对我军部队进行猛烈进攻 , 狭路相逢之下 , 没一个人后退 , 激战一整天 , 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 不过 , 部队也损失惨重 , 三营营长光荣牺牲 。
傍晚时分 , 邓仕均计划甩开迎面之敌 , 继续向敌人方向前进 。 他带领着警卫员和司号长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 位置比尖刀排还要靠前 。
在队伍的行进过程中 , 邓仕均不忘观察周围敌情 。 当他发现在道路的两侧 , 有黑影晃动时 , 心中一惊 。 他凭借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判断 , 一定埋伏有敌人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