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名|从汉代到晋代,为什么古人普遍使用“单名”,而极少用“双名”?
不过 , 单名也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 就是容易和别人重名 , 造成社会交往的不便 。
文章图片
比如:
西汉的刘邦、萧何、张良、韩信、刘彻、李广、刘向等;
东汉的刘秀、班超、班固、蔡伦、张衡、王充、郑玄等;
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
两晋时期的司马炎、阮籍、嵇康、王导、谢安、陆机、陶潜等 。
文章图片
当然 , 单名并不始于汉代 。 早在西周 , 周文王名昌、周武王名发、周公名旦 , 都是单名;
不过 , 西周也有周共王(名繄扈)、周孝王(名辟方)、周幽王(名宫湦)三位君王是双名 。
但这一时期 , 双名的人也很常见 , 比如晋文公名重耳、郑庄公名寤生、秦国丞相叫吕不韦 , 还有孔子的学生澹台灭明、颜无繇、任不齐等等 。
文章图片
为什么这个时期人们会普遍使用单名呢?
显然 , 当时社会上应该存在着一种制度或规范 , 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 使大家在取名时都只选择单名 。
文章图片
所以 , 我们今天翻遍《史记》 , 也找不到一个"谈"字 。
文章图片
【单名|从汉代到晋代,为什么古人普遍使用“单名”,而极少用“双名”?】再来看《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 ,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古代 , 避讳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
文章图片
我们不妨设想 , 如果司马迁和桓玄的父亲不是单名 , 而是双名 , 那么麻烦的程度至少还要翻一番!
诏书明白表示改名的原因 , 是为了让人减少触犯 , 容易避讳 。
文章图片
单名的使用 , 把名字的字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 从而也就把避讳带来的不便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
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 , 王莽时 , 下令全国取名只能取单名 , 还派使者去见匈奴单于 , 欲让其接受汉朝教化 , 更名为单名 , 则汉廷必有重赏 。
文章图片
进入南北朝以后 , 社会动荡 , 民族融合 , 很多少数民族的名字都是两个字以上 , 于是只能使用单名的礼俗被打破;到了隋唐以后 , 尽管避讳之礼依然存在 , 但双名已经突破原先的限制 , 终于与单名一样大行于世 。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日本刀师从唐刀,为何比明刀更坚韧锋利?与技术无关,原因很现实
- 曹操从与汉中对峙的攻略中,进行了哪些措施?
- 从极宠到打压,胤祥做了什么,让康熙对他的态度前后反差太大
- 从宋高宗赵构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要杀岳飞
- 兰桂齐芳,暗示宝钗生下遗腹子?金项圈上4字谶语:宝玉从未染指
- 三国长寿名将廖化,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他究竟活了多大岁数?
- 廓尔喀|尼泊尔入侵清朝的时候,乾隆帝为何要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 叔本华: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境界
- 今夕社小行书,宋·李璮《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上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