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学防控糖尿病,远离“甜蜜的负担”

糖尿病是富贵病 ,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 。 确实如此 ,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 。 如何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健康话题 。 对此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刘宽芝教授表示 , 防控糖尿病 , 定期体检、规范饮食、科学运动、积极减重等生活方式的干预非常重要 , 不可忽视 。
糖尿病|科学防控糖尿病,远离“甜蜜的负担”文章插图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刘宽芝表示 , 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去医院体检才发现 , 并不是说自己有感觉、不舒服才发现的 , 这与糖尿病症状隐匿、疾病认知度低有关 。 定期体检是尽早发现糖尿病的关键 。 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才去治疗 , 这时病情往往已经严重了 。 因此 , 加强糖尿病防控的健康宣教 , 引导居民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习惯 , 平时注重血糖等健康指标的检测 , 是实现糖尿病早诊早治的关键 。
此外 , 对市民尤其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 平时要注意科学饮食、规律锻炼、劳逸结合等 , 尤其是要注意饮食的搭配 , 加强对体重的管理 , 避免肥胖 , 这都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
“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 慢病管理“听话”是治疗的关键
刘宽芝表示 ,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 糖尿病的治疗管理可以从被称为“五驾马车”的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血糖监测五个方面入手 。 其中 , 规范的药物治疗是患者控制血糖的重点 。 但是很多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 “不听话”这也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
要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 刘宽芝表示 , 一方面 , 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 让患者更深刻地了解疾病控制的重要性 , 才能让他们更自觉地进行健康管理 , 配合大夫进行治疗 。 另一方面 , 药物治疗讲究规范 , “规范”这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 。 需不需要吃 , 怎么吃 , 大夫会看病人血糖升高的程度 。 血糖轻度升高 , 经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可以控制时 , 不用吃药也可以 。 如果血糖升高明显可能就需要一种或者是两种的口服降糖药甚至胰岛素治疗 , 所以患者务必要“听话”配合治疗 。
并发症“来势汹汹” , 糖尿病治疗别只盯着降糖
除了糖尿病本身带来的健康危害 , 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率较高的主要因素 。 刘宽芝教授指出 , 过去胰岛素不是特别普及的时候 , 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 现如今 , 由于其不可逆性 , 心脑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肾脏病等在患者身上从头到脚都可能涉及到的慢性并发症危害已远远超过急性并发症 , 其中致残致死率最高的大血管并发症需要特别重视 , 主要体现在脑部的脑梗塞、脑出血 , 心脏方面的心绞痛、心肌梗死 , 四肢中特别是下肢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 形成斑块、狭窄、闭塞等病症 。 因此 ,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 , 还需要综合防范 , 延缓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以往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更聚焦于如何降糖 , 而如今在关注血糖控制的同时 , 加强对大血管并发症的防范尤为重要 。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 , 不仅要关注血糖达标 , 更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活动量等方面的综合达标 , 预防并发症的侵袭 。 此外 , 在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中 , 也要加强对并发症风险的防范 。 在选择药物时 , 应关注药物的血管事件风险 , 选择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 现在 , 创新药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药物都越来越关注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刘宽芝教授介绍 , 创新药已越来越多地被医生患者认同 , 可在临床应用上却仍有些阻力 。 这类创新药虽然已经进了医保目录 , 但受不同地域、不同医院进药政策影响 , 有些药物没有进医院 , 患者用药只能自费或者去外面药房买 , 在此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糖尿病创新药临床应用问题 , 让患者在降低经济负担的同时 , 尽早实现综合治疗 。
“吃”“动”结合 科学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科学防控糖尿病,远离“甜蜜的负担”】刘宽芝教授指出 , 防控糖尿病 , 需要从源头抓起 , 加强预防 。 糖尿病有“三级预防” , 第一级是针对糖尿病的潜在人群 , 一定要在“吃”和“动”两方面注意 ,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 并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 这是最重要的 。 第二级是针对既有的糖尿病患者 , 血糖轻度升高患者可不吃药 , 从“吃”和“动”上注意 , 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效果;中度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进行用药 , 做到控制病情 , 预防出现并发症 ,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 第三级是针对已发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 要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 , 降低致死致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