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杀晁错阻止不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还是杀了他,有其他原因

大家对晁错最大的印象可能是削藩 , 晁错也是因为削藩才身首异处的 。 以汉景帝的英明 , 不可能不知道杀晁错是根本阻止不了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的 。 吴王刘濞早就处心积虑几十年 , 蓄谋已久 , 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 早在汉文帝的时候就有点不太听话了 。 吴王刘濞的情况朝廷和汉景帝门清 , 晁错还是被最信任的汉景帝所杀 , 而且死的非常惨 , 自己被腰斩 , 还连累整个家族被夷三族 。 晁错本身有没有问题?到底犯了什么忌讳 , 难道非要沦落到必死的地步?

明知杀晁错阻止不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还是杀了他,有其他原因
文章图片
大家都知道晁错是汉景帝的宠臣 , 汉景帝对他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 如果认为晁错只是受到汉景帝的宠爱而富贵那就错了 , 他在汉文帝的时候就有很不错的政治主张 。 他几次上书汉文帝主张积极备战迎击匈奴 , 防止匈奴南侵 , 对土地兼并问题也非常关心 , 很得汉文帝的赏识 。 他年轻时曾学过法家学说 , 后来又学《尚书》 , 做了太子刘启(汉景帝)的太子舍人后 , 升任博士 。 由于晁错非常有主见 , 而且文才能力和各种见地都不俗 , 跟刘启关系非常不错 , 也跟他学到不少政治主张 , 刘启对他以师敬之 , 被称为刘启的“智囊” 。
汉景帝登基后晁错自然受到重用 , 先升内史 , 没多久就提拔为御史大夫 , 成为国家重臣 , 而且汉景帝对他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 汉景帝也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 什么都听晁错的 , 证明晁错的主张肯定是有道理的 。 因为在汉文帝时期晁错就像汉文帝提过削弱诸侯王的权利 , 以免做大将来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 当时汉文帝不想同宗相残 , 自己也能镇得住那些诸侯王 , 所以并没有采取行动 。

明知杀晁错阻止不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还是杀了他,有其他原因
文章图片
汉景帝继位后 , 晁错对削藩之事非常重视 , 经常跟汉景帝商量研究 , 汉景帝也认同 。 他在《削藩策》中提出:“今削之亦反 , 不削亦反 。 削之 , 其反亟 , 祸小;不削之 , 其反迟 , 祸大 。 ”意思就是削不削藩都会反 , 不如趁早 , 等诸侯王坐大了就麻烦大了 , 汉景帝称善 。 当时他的老父亲特意从老家赶过来 , 劝晁错不要离间皇室骨肉 , 但是他没听 。 削藩先从诸侯王的老大吴王濞开始 , 这就让处心积虑的吴王濞找到机会了 , 他振臂一呼到处联络其他诸侯以“诛晁错 , 清君侧”的名义一起反叛朝廷 , 楚国是第一个报名的 , 参与叛乱的七国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 这七个封国都是利益受到了损失 , 铁了心要跟朝廷干到底 。

明知杀晁错阻止不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还是杀了他,有其他原因
文章图片
明知杀晁错阻止不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还是杀了他,有其他原因】七国联军气势汹汹 , 一路势如破竹 , 直奔长安城 , 汉景帝也慌了神 。 这是跟晁错一直不对付的袁盎趁机提出:“方今计 , 独有斩错 , 发使赦吴、楚七国 , 复其故地 , 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 意思是闹成这样 , 这些祸事全是因为晁错引起的 , 只有把晁错交出去他们才会退兵 , 汉景帝沉默了很久没有做声 。 没多久中尉去晁错家里跟他说皇帝找他 , 晁错以为是汉景帝找他商量退兵事宜 , 他自己也还在为退兵的事情想对策 。 晁错不疑有他上了中尉的车 , 行驶到东市的时候中尉突然下车将汉景帝的诏书拿出来宣读 , 晁错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腰斩了 。
晁错被杀 , 七国联军却没有一点退兵的意思 , 有一个从前线回来报告的将军叫邓公 , 他回京向汉景帝汇报情况的 。 汉景帝急忙问他晁错已诛杀 , 他们退兵没有?邓公说:“吴王濞处心积虑几十年 , 终于找到机会怎么可能会退兵 , 陛下干了一件让亲者痛 , 仇者快的事情 。 晁错是国家重臣 , 陛下的老师 , 杀他寒了天下才子的心 , 将来谁还敢亲近陛下 。 ”汉景帝听了一阵叹息 , 嘉奖邓公的忠言 。

明知杀晁错阻止不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还是杀了他,有其他原因
文章图片
晁错被杀会不会冤枉?冤枉是肯定的 , 但不至于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 就算杀他就算了也不至于夷三族这么残忍 。 晁错被杀也是有原因的 , 首先满朝文武基本跟他不和 , 尤其是袁盎和窦婴 。 他的权利太大 , 导致连丞相都说不上话 。 “错常数请间言事 , 辄听 , 宠幸倾九卿 , 法令多所更定 。 ”意思就是晁错擅改法令 , 本来是丞相召集百官研究才能定下来的 , 他一个人就做了 , 这不得罪了三公九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