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4月8日,演员郭晓东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走起了“老路”,再次声明个人自卑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这个称呼。并配文:
“‘农民’身份总让我抬不起头,总觉得低人一等。”
郭晓东也表示可以坦荡面对自己农村的出身,只是无法接受他人对自己身份的指手画脚。做了明星这么久,郭晓东始终无法释怀自己的“农民身份”。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对此,有网友进行了中肯而正能量的点评:
“通过自己的奋斗从山村走向灯光闪耀的舞台,并有自己的幸福家庭,你已经不平凡。”
确实,英雄就不该问出身,任何一份好的生活只要是自己辛苦闯出来的,就值得被尊重。对此,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人都觉得很赞。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不是说城里人就有多富裕、农村人就多落后,但就是有很多朋友在不经意间,凭借个人对“身份”的一种虚假定义,在阐述着两者之间的差别。
贫苦出身的人,骨子里的自卑确实不容易改变。郭晓东就是执着于这种身份的定义,才以“钢铁直男”的形式想要摘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没有穷过的人,永远不理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定义。郭晓东也曾有过“3天吃1袋方便面”的经历,面对妻子程莉莎的家庭差异,他到底有多直?
从“农村小伙”过度到多年“0绯闻的明星夫妻”了呢?人们说他“因为穷而自卑、因为农村出身而不敢大声说话”,他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夫妻关系?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让我们来了解下郭晓东背后的奋斗史、以及这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郭晓东,1974年12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大坊前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郭晓东跟哥哥郭晓峰从小就饿肚子。
为了安抚两个孩子,郭父只好等着别的村放露天电影时,带着兄弟俩一块儿去看电影。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这是给孩子解闷最省钱的方式。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有些嘴碎的人总是开玩笑似地调侃道:
“又带着俩儿子来我们村讨饭啦?有本事让你儿子也当个演员去,自己拍自己看,哈哈哈...”
这些不中听的话,在郭晓东的内心持续发酵,让他感觉村里人的素质过于低下。那时,他真的想要当一名演员,狠狠地打这些人的脸。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毕竟“成功的人懂得化讥讽为动力”,父亲的一句“好好学习、踏实做人”让郭晓东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大家请在评论区回复“老吕布了”。
郭晓东和哥哥郭晓峰便十分用心地学习,还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只为有一个好成绩,以后考个好大学、当演员。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可惜,在那个以“给地球刮胡子”为生的年代,年收入不满500元的家庭,竟无法承担郭晓东34元的学杂费。1989年,郭晓东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
富江换算了一下,那个年代的34元,相当于现在的2500元左右。由此可见,以农耕为生的朋友,收入确实无法支撑两个儿子的花销。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就这么着,郭晓东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他本想做一些体面点儿的工作,可还是被诸多眼界浅的老板骂道:
“开什么玩笑,你又没上过学。一个农村人,找个刷盘子的话呗。”
那时,郭晓东真的认为“农村人被人看不起”,不过他还是刷了盘子、疏通了下水道,最终在县里干了一名印刷工。几年下来,攒了一笔小钱......

因34.5元辍学的郭晓东,为何摘不掉农村出身的标签
文章插图
1992年,郭晓东闲来无事便翻看杂志,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夏令营的消息,于是本着“当演员,打外村人的脸”的想法,雷厉风行的报了名。
半个月的时间,他连参观带学习,掌握了一点基本技能。年轻人嘛,对待事业总归是有一种冲动的,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辞了职,前往北影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