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它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终审法官”,“一纸病理报告”分量有多重|第医线

病理|它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终审法官”,“一纸病理报告”分量有多重|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技术人员制作标本 左妍 摄(下同)
一份准确的病理报告 , 对于刚确诊的癌症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关系着他们的治疗方向;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 也常需要病理医生的“判决书” 。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理中心 , 每年收到全国各地的送检病例40000多份 , 其中不少都是疑难杂症 。 眼下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采访人员走进肿瘤医院病理科 , 揭秘“一纸病理报告”的分量 。
病理报告是这样诞生的
上午9点 , 采访人员来到肿瘤医院病理科 , 几个比人还高的柜子里堆满送检病例、病理报告 , 姓名、送检单位等信息一目了然 , 方便调取 。
往里走是一个类似工厂车间的制片室 , 技术人员杨珺告诉采访人员 , 病理报告的第一道关卡是巨检室 , 每天都会收到各个科室送来的从手术中切除的组织 , 也就是俗称的“切肉” 。 医生根据经验将病变部位切取成大约2x2x0.3厘米的组织块后 , 放入专门的小盒子完成包埋 , 送往制片室脱水 , 整个脱水过程需要过夜 。 然后技术人员将过夜处理好的标本一个一个包埋在石蜡里面 。 包埋后的组织不仅方便切片 , 还可以长期保存 。
最吃力的就是切片环节 , 一个蜡块需用手均匀摇动仪器转柄二三十下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切片 。 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3至4微米之间 , 淋巴结切片更薄 。 采访人员看到 , 组织蜡块被技术人员切成薄如蝉翼的“蜡片” , 远看像蕾丝花边 , 放入摊片机水中 , 再选取最好的蜡片贴在载玻片上 。
病理|它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终审法官”,“一纸病理报告”分量有多重|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组织蜡块被切成薄如蝉翼的“蜡片”
切好的片子是“白片” , 在显微镜下无法辨别 , 还要进行染色 。 染色完成后 , 由技术人员核对病理申请单与对应的切片 , 完成出片 。
病理|它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终审法官”,“一纸病理报告”分量有多重|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染色后的切片
根据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需要 , 病人的标本会被安排进行分子检测 。 如遇疑难病例还要经过高年资医师间讨论 , 才能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 疑难病例的报告将综合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的结果 , 打印后由两级医生签字 。 至此 , 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才能出炉 。 因步骤繁多 , 病理报告是不能“立等可取”的 。
明辨良恶的“终审法官”
采访当天 , 病理科主任王坚教授和往常一样 , 在使用多人共览显微镜会诊疑难病例 。 他介绍 , 临床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中的“金标准” , 肿瘤病理诊断一是判断肿瘤良恶 , 二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帮助判断预后 。 阅片诊断考验着病理医生“十年磨一剑”的功力 , 因此 , 病理医生常被称为下达患者命运“判决书”的“终审法官” 。
病理|它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终审法官”,“一纸病理报告”分量有多重|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王坚(中)上午在进行疑难病理会诊
11岁的浙江男孩前臂长出一个结节 , 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 , 病理结果让全家绝望:上皮样肉瘤 。 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 , 可能需要进一步化疗 , 容易复发和转移 。 孩子的父母经各方打听 , 带着一家老小来到肿瘤医院 , 焦急地向王坚求助 。 “你很难想象 , 诊断结果出来后的两周 , 这家人是怎么过的 。 ”王坚仔细分析切片后发现 , 这是一个非肿瘤性病变 , 跟平常看到的恶性肿瘤不一样 , 容易误诊 。 这一“翻案” , 改变了男孩的命运 。
还有个十来岁的男孩 , 大腿肿块被诊断为横纹肌肉瘤 , 当地医院用化疗方案进行标准化治疗 。 为了更放心一点 , 家人把材料送到了王坚手中 。 “现有的检查还是基本支持这个诊断结论的 , 但我总觉得有些蹊跷 , 与家属沟通后安排做了二代测序 。 ”王坚说 , 结果证实这是一例NTRK重排的肿瘤 , 并应用FISH检测进一步加以验证 , 意味着患儿可尝试具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
孩子的家长依旧怀疑国内的水平 , 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一家国外检测机构 , 但对方仍然给出“横纹肌肉瘤”的结果 。 王坚表示 , 一些患者和家属轻信“特殊渠道” , 但国外机构的诊断水平也参差不齐 , 误诊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 但很多患者并不了解 , 导致经常要走弯路 , 令人遗憾 。
病理|它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终审法官”,“一纸病理报告”分量有多重|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制片室里按序号排列的组织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