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演员》首战差强人意,“她综艺”怎样抓住性别议题的“红利”?( 二 )


面对风口,各大平台都在探索女性+X”综艺新形态,从今年的市场生态来看,除了常见的婚恋、选秀、访谈等热门赛道,还有职场妈妈、女性美学、武馆经营、脱口秀、京剧、女性游戏等多元化的题材出现。
但从《我是女演员》的口碑“翻车”来看,想要“吃下”人人追捧的“女性红利”似乎也没那么简单。

《我是女演员》首战差强人意,“她综艺”怎样抓住性别议题的“红利”?
文章插图
“她综艺”之所以能成为综艺市场中的“流量选手”,在于它更容易输出观点,引发不同圈层价值观的碰撞,让不少女性用户找到共鸣,心有戚戚焉。但却有不少节目打着“女性”的大旗,却“走形不走心”,缺乏面对受众的诚意。
以《我是女演员》为例,早在《演员请就位》中,赵薇就曾感慨“女演员都很难出头”,“男色审美”之下小鲜肉们蚕食了太多属于年轻小花的空间,所以大众对《我是女演员》的期许是它能够直击女演员被挤压的生存困境,给她们机会,展现女性拼搏努力、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一面,去夺回“失地”。
结果,节目却选择了除了刘涛之外全员男性的导师阵容,甚至于录制现场的赠票也仅限男性,这无疑就是缺乏对舆情热点判断的“迷惑”行为了。
近年来,随着90后、00后的女性意识觉醒,女权话题、女性视角逐渐占据了互联网舆论场的主流位置,特别是杨笠一句从去年“热”到今年的“他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都意味着当前有太多女性对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已经忍耐到了极致,一群还未出道的小花要被八个男导师评头论足,难免会戳中网友的“炸点”。
一样落入了“只有标签”陷阱的,还有最近正在播出的女性脱口秀综艺《听姐说》,本来说好要以女性视角切入社会热点话题,展现“姐姐”们的思考,结果却变成分享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或是回击一些谣言传闻,“挂羊头,卖狗肉”令观众难以买账。

《我是女演员》首战差强人意,“她综艺”怎样抓住性别议题的“红利”?
文章插图
在“浪姐”之后,“她综艺”再也没有大规模出圈,引发讨论的节目,这说明了主打性别议题背后需要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正视女性受众的需求才能真正拿下“红利”,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对女性群体的同理心,对现实议题走心的呈现,对有深度、有力量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缺一不可。当然,值得警惕的是,内容的优劣才是判定一档综艺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如果“女性主义”只是一个华丽的外壳,内里依然空虚,显然就是走向了舍本求末的“歪路”。